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文中,对环境、贸易、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对经济和贸易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不利,导致污染产业转移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考虑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那么"绿色壁垒"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彬 《商业研究》2007,(10):24-2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倪曾曾 《商》2014,(52):296-2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经济的高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低效率利用以及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现在看来,我国为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突破发展的“环境”瓶颈就成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就山西省而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经济发展方式缺陷明显,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亦是十分严重.近些年,山西省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但是,环境污染对于山西省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期,能否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间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对于“保增长、调结构”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山西省的情况在全国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研究山西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山西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同时对于全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江苏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太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86-87
结合太湖流域的各项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未能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优化,流域各政府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而忽视经济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的不协调。太湖流域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同时需要积极主动的改变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贸易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境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增长,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贸易手段强化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外贸企业才能较好地应对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大挑战,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选取辽宁省2003-2012年环境与经济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FC)理论为基础,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人均GDP与环境指标的模型,研究辽宁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定量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人均GDP与主要环境指标之间呈现"倒U型+下降型"曲线,辽宁省近10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屈帅 《商业科技》2013,(11):189-189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环境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日益显现。经济和环境二者之间密切联系,经济增长带来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又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文章通过中国经济现状与环境污染现状的对比以及中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阐述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后就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升,由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从财政投入、排污费征收、环境治理项目等立足于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出发,利用中国1998-2011年30个省级区域的环境污染数据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环境公共政策在效果方面仍有所不足.随后,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地方对于改善环境进行财政投入效果要优于中央,而环境治理政策则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江苏省1995年至2007年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995年至1997年该省的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减少,1997年至2007年间该省的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呈"U"型。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发展时期的国情决定的,为解决该问题,江苏省应该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为该省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保护环境作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模型,以江苏省经济增长及"三废"污染指标数据为基础,对太湖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工业废气排放量处于EKC曲线上升阶段: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同样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同人均GDP之间,不符合EKC曲线的某种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SBM与不同前沿面的特点,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在环境约束下对1998-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造成中国经济发展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因此减少污染排放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我国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显著,应改变以"GDP"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观念。(3)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十五规划"以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LFTP)呈上升趋势,其中与效率相关的LTFP呈下降趋势,与技术进步相关的LTFP呈现上升趋势,全国LTFP年均上升0.95%,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年均分别上升1.71%,0.54%,0.16%。  相似文献   

13.
在面临稳增长和治污染双重压力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实现“降污”和“增效”的双赢至关重要.本文首次利用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空气质量“限期达标”制度这样一个自然实验,采用基于趋势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环境规制的“双赢”效应及其制度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在短期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却会降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伴随着环境规制的其他经济社会效应凸显,对经济增长的不利效应将逐步被抵消,并由负转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环境规制的双赢效应既受制于其内生的制度结构安排,又受到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化因素和政府质量因素.研究结果揭示,环境规制的“减排降污”效应影响有利于“经济增长”效应实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放大环境规制的正向效应和减弱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和经济迅猛的发展,我国新的经济形式在国内经济环境中不断出现。众所周知的新经济已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经济的出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为深刻。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在变幻莫测的经济新环境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新经济对企业、经济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经济环境下为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文章对"新经济"的含义、新经济的本质进行简要分析,对比新、旧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总结新经济下经济增长转型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得到空前的高速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使政府决策与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对环境的独特经济特征及经济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协调环境的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败".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对人类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是任何其它经济商品所不能替代的.但由于其价值构成的广泛与复杂性,对其评价至今仍然是现代环境经济学中一个难以解决而又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认识环境的独特经济特征入手,对其经济价值及评价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增长"(growth)与"发展"(development)这两个概念常被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判定促成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正确估计这些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对科学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促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是对各类稀缺资源可供选取途径中合理配置情况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换句话讲就是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从而最大程度对人类欲望给予满足。传统经济研究是由于稀缺资源利用导致利益和效率间发生矛盾的一门科学。环境资源为一类共有资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很多污染问题产生,而这种环境污染又反过来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形成制约,所以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再继续维持下去了,对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化显得异常迫切。立足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和环境危机间逻辑联系,结果证实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本质上已不再满足人们现有经济活动发展,因而要构建新型经济学,将环境资源稀缺性带进经济体系中,让它逐渐变成经济系统内在潜能,从而促进经济学研究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8.
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与关键要素,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本次区域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以江苏省的数据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江苏省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环境发展指数小幅度缓慢增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6)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环境问题频发。大气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传统的粗放式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大。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下,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能适应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换发展方式,寻求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高技术附加值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奇迹,企业家是推动这场经济变革的主力军,企业家精神则是推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中国由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创新型驱动增长,要求有效激发全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仅内生于企业家个人所具有的特质,还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精神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