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49起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和52起国内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外资并购和国内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外资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要大于国内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尤其在并购公告前后的几个短期累积区间内,外资并购的累积超额收益(CAR)要显著高于国内并购。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是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以2006年-2013年16起银行业跨境并购为样本,研究发现并购公告影响了股票的波动,但短期并没有显著提高股东财富。本研究同时还对子样本进行了检验,发现并购事件对单个银行股东财富是具有显著影响的,短期内产生的负超额收益偏多,说明我国银行海外并购风险较大,需加大力度进行银行间整合以使效益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跨国效应的视角引入对中国企业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以1993-201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495个跨国并购事件和同期4000多个国内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我国跨国效应与并购公司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国家差异、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能够为并购企业股东创造财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至2015年。但财富效应明显小于国内并购。显著影响跨国财富效应的因素,包括我国和东道国之间人均GDP差异、宗教背景差异等;采矿类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跨国财富效应低于其国内并购活动。本文的研究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并购活动中的关联性特征,研究支付方式对收购公司股东收益的影响.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569个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改后中国并购交易中收购公司股东获得正的超常收益;采用股票支付时收购公司股东收益显著为正,而现金支付对收购公司股东收益没有显著影响;关联并购比非关联并购能够为收购公司创造更大收益,关联并购中股票支付的股东财富提升更为显著,但是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收购公司就没有显著的正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金属、非金属与采矿业上市公司自2003年以来的关联并购和非关联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分析法研究累积超额收益率,发现短期内关联并购增加股东价值,非关联并购减少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0年50起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双方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可以为收购公司股东带来显著财富增加,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8—2010年50起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双方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可以为收购公司股东带来显著财富增加,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商》2015,(28)
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3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定向增发前后10天的股票超额收益。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日前3天即开始显现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信息被提前泄露。公告日后,累积超额收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 《商业研究》2011,(6):106-111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跨国并购绩效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能力不够导致的,应从促进行业内资本集中、实施合适的并购战略以及提高国内并购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2003—2004年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财务指标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跨国并购未能显著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就行业而言,电子信息业、机械行业与家电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中外并购支付方式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以2007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发生43个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用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对不同并购支付方式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并购事件对并购公司股东财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2010年8月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使用事件分析法研究此次并购对吉利股价影响。作为近年来一起典型的海外并购案例,这次并购曾被比作"蛇吞象"的行为,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为了评价此次并购,本文选取了此次事件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通过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估整个收购过程中的股东收益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并购具有较为良好的绩效,市场表现较为积极,股东收益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李思思 《商》2013,(4):232-233
用2004年至2011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果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A股的累积超额收益率随着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而降低。流通股市值与累积超额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十分显著,流动比率同累积超额收益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控制变量中的经营效益因素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并不太显著,成长能力因素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风险因素方面,市净率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Beta系数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影响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26.89%,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证研究表明,股权转让比例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状况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超额收益,分析金融危机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和相关因素作用的影响。采用Bai-Perron多重断点检验判断金融危机初始点,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市场模型评估企业跨国并购的超额收益,得到核心结论如下:金融危机提高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提高幅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呈N字型;政府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的作用开始显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在年报披露日前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做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与股价变动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股票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事件背景,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基于累积日超额收益率和日超额收益率,重点研究了内部控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发现在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论对我国强制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书斌  王雅俊 《财贸研究》2011,22(2):120-129
并购的财富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发展能力这三类行业特征上。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建立理论框架,利用中国1998—2008年沪深两市6962起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财富效应与发展阶段正相关,与发展能力也正相关,并且行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对股东并购超额收益率的贡献分别为7‰和0.2‰;但是行业集中度并不是显著影响并购财富效应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9.
曾昭灶  余鹏翼 《财贸研究》2007,18(6):94-100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送转"在预案公告日、 实施方案公告日、 股权登记日与除权除息日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累积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5天开始出现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且在预案公告日前股东超额回报(CAR)与高送转强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纯转增"型高送转在实施方案公告日、 股权登记日、 除权除息日附近具有更高的超额回报率.此外,业绩较好的小盘股、 低价股超额回报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