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杜肖伟 《商》2013,(20):287-287
美国再工业化是美国为度过金融危机,回归国内实体经济而提出的政策。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之际,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势必对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关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并对其给我国制造业出口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提升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企业则应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技术人才、实施品牌战略等。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面对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和借贷消费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希望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发动新技术革命,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进步,从而再次占据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品出口和新能源革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努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占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了大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如果成功实施,将会在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产业并制定出新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这将对我国"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定位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应对。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由来实质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崔日明 《江苏商论》2011,(2):147-149
后危机时代,美国由"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的现实回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美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转变表明: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实体产业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应该内生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产品贸易、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等方面对我国产生潜在冲击和影...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企业回迁”战略,以恢复美国制造业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会对中关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进行指数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美贸易影响.结论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在短期内阻碍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会阻碍中关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志琳 《北方经贸》2013,(12):34-35
针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危害,奥巴马就职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的政策.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底端制造业的回归,而是借此时机发展高端制造业.文章从战略方向、政策支持、战略主体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8.
孙海涛 《商》2014,(22):78-79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欧美国家实行的"再工业化"政策,旨在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复苏。此政策将影响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意识到产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的发展策略会渗透在对外贸易发展政策上,所以文章通过研究山东主要贸易对象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试图寻找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给世界各国上了代价高昂的一课: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怎样发展基于本国国情的制造业成为各大经济体争相探索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应运而生。文章立足于沈阳市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具体内涵,探究其可能对沈阳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沈阳市制造业面临来自低中高层次的全面挑战的同时也存在良好的转型机遇期,急需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培育沈阳"核心能力4.0"。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国内外经济问题,美国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开始实施"制造业复兴"战略。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的本质,是依托其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通过"现代工厂"建设,围绕"构筑新的优势,巩固既有优势,消除不利因素,创造有利环境"的思路,加快恢复美国相关产业在全球工业生产体系中的竞争力。一、当前美国政府促进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一)当前美国再工业化的基本思路:立法+专职机构推进美国"再工业化"由政府协调各  相似文献   

13.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逐渐抬头,加强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美国2009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美国在制造业产值、制成品出口、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大国、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在美国进行制造业回归之时,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中美产品有了更多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向"中国创造"升级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抓住机遇,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振兴本国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德、美、日为代表的制造业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应对再工业化的制造业人才挑战。学习借鉴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新举措,我国应开发培育潜在人力资源,扩大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以世界水平为目标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水平;构建多元化经费筹资体系,增加对职业教育投入;开发相互沟通衔接的资格认证制度,实现制造业人才的高效利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以培养"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通过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实体制造和经济转型;德国于2013年颁布"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不能落后于人,更应借机实现弯道超车。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知,正式吹响奋进的号角,农业装备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名  相似文献   

17.
吴祥娇 《中国市场》2014,(38):35-36
在美国采取"再工业化"的背景下,用"微笑曲线"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进而,对我国制造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寻求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遭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端制造业,推行再工业化政策。基于阐述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和背景,选取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美国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利润三个指标度量了美国再工业化的成效,并分别就美国低端制造业流出与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将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将低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推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与美国开展技术合作,抓住机遇进入美国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8)
为应对"去工业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工业的衰退,美国政府实施了"再工业化"科技创新政策。其中主要包含《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工作机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创新新战略:保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繁荣》、《"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五个政策文本。这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在如下方面:第一,我国政府在创新政策的制定方面应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的智慧与作用;第二,美国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特别注重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第三,美国基于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健全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后,庞大的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群体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关键力量。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乃至制造业整体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9年起,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再工业化战略来提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国低迷经济,从而为众多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以及稳定发展带来了更多变数。本文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背景下的视角,分析影响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并以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企业微观角度来观察该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结论,力求探索提升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乃至整体实力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