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贸易壁垒不断削弱,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增加,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打破了国际间要素不流动的前提,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在解释这种新型的分工时相当乏力.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产生了分离,并且在分配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如何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和国际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参与国际利益分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全球生产网络(GPN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对区域和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GPNs中社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在劳动力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延伸条件下对其综合福利的动态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经济、国内政治、国际行为者与工人权利之间的运行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评估了GPNs、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升级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升级是否内生于经济升级,完善劳动力标准、增强劳动者能力和利用国内外相关利益组织提升劳动者福利均是社会升级完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国学 《中国市场》2012,(50):27-30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产品内分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价值链扩张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关系契约使国际投资治理机制趋于多元化的同时也充满了"动态矛盾"。与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投资发展相对应,国际投资协议的内容更加复杂,公共利益也引起了缔约国的关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途径更加多样化。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投资协议应平衡跨国公司利益和公共利益、兼顾规则的一致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应重视投资促进条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骁  曹监平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183-185
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生产关系与全球秩序。作为国际分工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劳动者权益、劳资关系以及劳工组织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只有从全球生产网络内部治理、主权国家治理以及宏观全球治理三个不同的维度着手,充分发挥全球生产网络中多样化权力主体的作用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要求,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从而解决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生产体系下,最终产品为贸易对象,贸易利益研究是从国家层面考察,贸易条件可以反映出各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地位。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提供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产过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又可以自由流动,贸易利益的研究视野也由最终产品层面扩展到产品的生产环节与工序层面。这种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也成为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新的生产格局,并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得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这种相互融合,大到贸易流向和投资流向在时间、地点和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度一致性,小到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国际生产一体化,几乎各环节都有.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中国融入新国际分工体系和生产组织网络提供了契机,提供了可供其学习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并不断积累内在竞争优势和新的产业升级路径。同时,价值链分工也带来要素收入分配不平衡下的"比较优势困境"和知识要素分布的恶心循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拥有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和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提升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但经济增长利润升值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种主要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形式——FDI与国际外包,就国内的相关经验数据来检验我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国际外包的承接均与我国的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效应且在统计上不显著。最后在前面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如何有效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而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处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与重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高科技、互联网等产业为代表的非传统型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更是不可小靓,具体表现为:非传统型跨国公司掌控的社交网络工具成为凌驾传统政党的政治运作平台,试图超越传统生产力以谋求全球化技术统治;大数据集权成为重构国家与市场的第三种力量,金融剥削与数字剥削构成新的盈利方式;同时客观上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关联合作,维护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稳定。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跨国公司特别是非传统型跨国公司权力参与下,呈现出一些转型特征: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权威将更为分散、行为主体将更为多元、发展差异将更为明显、竞争态势将更为激烈;与此同时,合作空间依然存在,且主权国家仍将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公司虽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具有能动的塑造作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仍然无法超越主权而单独存在,也只有在主权的引导与规范下,跨国公司才能更为有效与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塑过程,从而更好地为国际社会各参与者提供经济支持与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要素资本产权制度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企业关键要素资本产权主体--物质资本股东、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建立一种权力分享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自利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全球治理这一个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国际政治学者开始使用。在整个国际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不断变动的大背景下,全球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社会不同主体的新诉求、对传统国际体制进行变革的呼声和对重大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因此这一概念不断地在不同领域、不同话语体系中被赋予了相应的价值内晒、理论思考和现实意义。学术界对全球冶理的研究以国际政冶学者为主,随后其他不同学科如法学、环境学、公共管理等学者也都从各自角度进行了探讨。作为传统和权威的国际政冶主体,国家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开始逐步接纳这一概念并开始积极使用全球治理来表述对解决全球或地区问题的关切或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翔 《商》2013,(15):128-12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权力配置往往影响到参与国乃至非参与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危机前、危机时、后危机三个时代的全球经济治理概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而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国际市场势力直接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各国企业的利益分配格局,并间接影响着其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构建跨国创业网络是创业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实现内生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从而保证国际市场势力动态获取的关键。但跨国创业网络对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机制与影响程度至今尚无充分研究。因此,从技术、市场两个维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互动来构建跨国创业网络对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机制,拓展SMR模型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进步,国际市场各项规则体制的建立完备和要素流动的壁垒降低,要素中尤其是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要素分工的趋势显现。要素流动、重组、分工与合作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融合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要素扭曲与要素集聚的推动下,演化成全球经济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18.
参与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主体并非是全部应然主体,这就导致许多应当参与到利益分配中的主体未参与到利益分配中,侵害着这些主体利益的同时也在损害着社会公平。后代人缺位、资源地居民利益保障弱势以及公共利益保障的空白均是现有分配制度下存在的主体保障缺陷,通过构建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这些和应然主体的应得利益,实现矿产资源利益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凸显"重复计算"问题,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不相匹配,并且贸易利益的属地和属权统计因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不同。本文在梳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利益内涵改变途径的基础上,从贸易利益来源多样化、贸易利益获得主体微观化和贸易利益分配复杂化等方面阐释贸易利益内涵的变迁,并从国家、要素和企业层面分别总结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贸易利益的测度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利益之间相互影响及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二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进口贸易利益,三是分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创造的贸易利益,四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和测算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国际采购的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国际采购在向战略型全球采购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为更加全面地对中国企业国际采购阶段进行分析,应结合中国企业实际,从企业国际采购的利益、企业国际采购面临的挑战、企业国际采购的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将中国企业国际采购的发展划分为基于需求的被动型海外采购阶段、有选择的主动型国际采购阶段、国际采购的战略阶段、协调与整合的全球采购阶段等四大阶段.中国企业在国际采购的初级阶段不是为了追求低成本,而是更看重海外供应的高质量和高技术.中国企业国际采购初级阶段的利益是企业战略的低层次利益,比较容易实现,在国际采购中面临的障碍主要是硬性成本和外部障碍.而随着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走向成熟,国际采购越来越追求多样化的战略利益,软性成本和内部障碍矛盾更为明显,国际采购资源挑选技能不断提高,逐渐具备全球采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