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国际贸易是开放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作用机制,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一条畅通的道路,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本文主要对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提升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最大化发挥国际经济贸易作用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潜力的角度考察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形成的原因,通过建立一个市场潜力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运用200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潜力显著地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促进内陆省份市场潜力的增长,应改善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并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加强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察城市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图从互联网发展的视角探寻中国贸易结构转型的新路径。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出口广延边际的扩张,对出口的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在充分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贸易成本降低、本地市场潜能和一般贸易占比扩大是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广延边际的重要路径,而且在贸易过程中互联网降低沟通成本的作用比降低合约成本的作用大。互联网发展对一般贸易、差异化产品、东部地区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低运输成本行业的出口广延边际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为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和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有近7亿人居住于县域,其中居住于城镇区域的约2.5亿人,占总城镇人口的近30%,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已经成为趋势,而县域的城镇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使大城市和小城镇更好地协调发展,文中使用县级栅格灯光面板数据来刻画经济发展水平,就当下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其效果强度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减弱;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促进效果越强,但是这种促进效果的增长会逐渐减弱;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要强化发展县域城镇过程中的大城市带动作用,拉近县级城镇到主城区的经济距离,重视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协同发展,促进城镇化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分时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1978-1995、1996-2000、2001-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系数分别为负、正、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集聚程度呈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分区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则阻碍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不过西部地区这种阻碍作用从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易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额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修正,引入一步SYS-GMM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能源消费、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扣除了加工贸易量进行修正后,贸易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贸易开放与能源消费交叉项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即贸易开放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间接地制约了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具体而言,能源消费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恢复与增长的新引擎,但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行业结构不合理。加强我国与RCEP伙伴国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合作,对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扭转贸易逆差意义重大。基于2005—2021年我国与13个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分析我国与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现状,进而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其出口效率与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自然因素看,人均GDP、人口规模、共同语言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显著,地理距离、共同边界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阻碍作用显著;从人为因素看,贸易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东盟“10+3”机制、区域贸易协定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显著,利用外资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从出口效率看,我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整体偏低,且市场异质性明显,提升空间很大;从出口潜力和拓展空间看,数字服务贸易RCEP伙伴国大多数是冰山型市场,极少数是扩张型市场,没有发展型和饱和型市场,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和拓展空间巨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深...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KG-*4〗-〖KG-*6〗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0.
刘欣  邓敏 《消费导刊》2009,(3):53-54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对就业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相反。短期内,服务进口可以弥补国内服务供给不足,因而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服务出口在短期内会加剧服务供给的紧张,所以它会一定程度阻碍就业增长。从长期来看,服务出口能带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优化就业结构,而服务进口会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因此长期内服务出口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服务进口对就业增长又一定阻碍作用。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短期内我们要积极发展对我国就业有重要作用的服务进口,长期我们要充分发挥服务出口对就业增长的强大推动作用,做到"服务出口拉动就业增长,服务进口利于确保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跨境电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为经济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情况,分析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此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基于不同的时间段,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状况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确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有助于重新平衡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现状和我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参与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了亚投行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后,对"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融租赁与区域一体化机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服务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探讨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1985—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贸易出口带动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保持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势,促进现代高端服务贸易发展,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服务贸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各省市1985-2009年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FDI和国际贸易的作用,并讨论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经历了一个快速、稳定的上升过程,其中,效率和稳定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持续性则逐年下降.(2)FDI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因素有效促进了FDI的积极作用,但对贸易渠道的作用不显著.(3)FDI仅对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因素降低了FDI的积极作用;国际贸易显著提升了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但对增长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政府因素在稳定性渠道中阻碍了贸易效应的发挥.上述结论表明,中国国际贸易和引资的规模尚未超出合理范围,但政策的有效性仍需加强;加强外资引导,转变贸易重点,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1985年-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研究了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拉动作用,但不显著,进而导致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必须通过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出口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5~2012年数据定量考察了非洲内部贸易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结论显示长期以来内部贸易在非洲整体贸易的份额仅占10%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阻碍非洲内部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非洲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区域内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经济结构互补性差以及其他因素。对此,进一步研究了扩大内部贸易对非洲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为促进非洲内部贸易的外贸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梯度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其中,对外贸易是引致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贸易开放度高低对省际人均实际产出(GDP)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81-2007年间,从全部样本省区来看,贸易开放度较高省区的人均GDP比贸易开放度较低省区的平均要高125-197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6.1%-9.6%。从贸易开放度较高的省区中随机地挑选一个省区,这个省区的实际人均GDP与假定该省区贸易开放度较低时平均要高856.9-900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39%-4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扩大和深化对外贸易,进而减小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已取代物质资本提升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投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低下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不和谐因子。因此稳定和用好我国中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力资本是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白欢 《价格月刊》2010,(6):90-92
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有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对东部有抑制作用,而对西部则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西部地区不但对自身,而且时东部地区也有溢出效应.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旋  谭宏 《中国市场》2012,(52):53-54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经济形式,现阶段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地方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存在着东部地区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但也存在着很多发展障碍。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益对策,使得中西部工业园区更好地把握此次的发展机遇,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