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加剧,并形成一个复杂的与发展因果共生的综合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部门或行业前后向联系效应,资源与环境问题已在某种经济组合体中产生出整体负效果;二是区域、国际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转移和相互影响,使得环境问题从…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适宜度及规模保障程度。本文以环县为例,构建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该地的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是富余现状,经济资源承载力均高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同步性,资源与经济的关联度弱,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十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环保产业的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现代经济学认为,环境资源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遭受消耗或破坏,为了保证环境资源的再生和永续供给、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必须对环境资源进行治理和修复。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评价1999—2010年安徽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环境系统对经济、资源对经济的协调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测算了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得出安徽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基本能相互协调发展,但环境仍然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6月19日召开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农业政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在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科技对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支撑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综合管理,坚持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这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而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中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受到了很多压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做好后盾,所以需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通过技术资源、社会人力推动农业稳步向前发展,保护好农村环境,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试探环境会计与森林资源资产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面对全球性人口膨胀、需求无限、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如何持续利用和恰当分配各种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或者说,如何由单纯发展经济和孤立保护环境的战略模式向环境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转移,是当代经济学的主题之一。一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决定了一定社会的会计模式。环境会计的产生正顺应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要求。一、环境会计目标环境会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环境会计的特有方式,对环境会计主体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控制和报告,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从单要素承载力逐渐演进到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源承载力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区域人口经济规模的动态性特征,单一的、静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与空间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转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程及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发现:多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在测算时大多是将单要素承载力进行简单的融合;承载力预警机制的研究不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设定方面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具体的临界超载与超载的关键阈值与预警指数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本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势。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及新理论工具的引入将是本学科理论创新的焦点: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主要集中于发展新的方法和检验假设;资源经济学研究,将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政策法规引入资源开发模型;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应用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将成为本学科未来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绿色世纪。要持续、快速、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资源与环境是两大基础保证。十六大把保护资源和环境建设列为基本国策。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不断提供木材及其林产品的经济功能(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生态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绿色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资源为要素,以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的,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发展方式。通过绿色发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节能减排,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而且能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绿色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然形成一种潮流,实现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进入新时代。[方法]通过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农业资源环境科技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深入分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深入思考农业资源环境学科发展前沿、布局、评价与管理等战略问题,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主战场,提出针对性措施,推进农业资源环境学科建设踏上新征程。[结果]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是新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使命,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新任务。[结论]统筹部署,真抓实干,推动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建设踏上新征程要做到探索和聚集科技前沿,分析和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研究和总结科技发展规律的特点,规范评价标准并优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阶段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凸显,探究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发展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评价2010—2016年该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深入探究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结果](1)2010—2016年华北地区农业经济评价分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096提高到2016年0.847;农业资源环境的评价分值存在波动。2010—2016年两系统之间一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2)2010—2016年,华北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两系统之间均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山西省和河北省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内蒙古由低度协调耦合过渡到中度协调耦合,北京市和天津市两系统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结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表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向更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依然是今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借鉴了环境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和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与资源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强调了经济与环境的双向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依托科技进步,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的快速推进,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甚至出现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产业发展的适宜规模问题的极大关注,开发适应这一特点的系统学方法和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定量化分析手段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情景分析、强度因子估算、资源环境压力评价和HSY算法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定量研究方法框架,并以河南省平宝叶鲁地区为例,得出其主导产业为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在土地资源约束下,2015年产业适宜规模为397亿-458亿元。  相似文献   

19.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借鉴了环境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和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与资源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强调了经济与环境的双向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独具特色,发展潜力巨大的欠发达山区,绿色发展之路是四川秦巴山区实现健康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必然选择。山区绿色发展的软路径,是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主张人口、资源、环境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从制度护山推动环境价值实现、市场塑山加强资源产业整合、教育固山促进人口素质提升3条层层递进的软路径出发,探析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发展之道。提出通过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绿色产业格局、绿色教育模式,推动四川秦巴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