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服务的出现,以及全渠道零售的大环境发展,移动支付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包括移动支付领军的互联网行业(Alibaba、Tencent、Square、PayPal等)、传统银行业(银联等)、硬件设备制造商(Huawei、Samsung、Apple等)和通讯供应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联通)都纷纷投身于移动支付领域。虽然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终端数增长迅猛,移动支付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成熟的服务或形式尚未出现,行业的标准尚不能完全完善和统一;很多交易的安全问题也没能够做到妥善解决,导致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仍然较为谨慎;移动支付在大额支付领域的发展力度还不够。移动支付生态环境的建立任重而道远,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营销渠道推动消费者向移动支付环境过度是其未来的主要任务,因而,文章在全渠道情境下针对消费者移动支付行为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敏  熊性平 《中国经贸》2011,(22):12-13
现如今,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移动支付的有效进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移动支付不同于其它的支付方式,近年来以其方便、快捷的支付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累计交易规模已近5000亿元。手机移动支付应用发展迅速,在移动电商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对其需求越加凸显。一、移动支付分类按照移动支付账户的性质分类,可以分成银行卡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账户支付、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三类。银行卡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安全,授权  相似文献   

4.
微信支付是一款新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它是由腾讯公司旗下知名移动社交通讯软件微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合推出的。针对微信支付采纳意愿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出微信支付采纳意愿模型(TAM模型),分析得到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性和网络外部性四个因素对微信支付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一些建议,有助于腾讯微信支付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吸纳更多消费者采用微信支付。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逐渐摆脱台式机和笔记本,在移动中完成更多的消费、交易、和支付行为。无论是阿里巴巴支付宝侧重的远程支付,还是腾讯微信擅长的近场支付,都在冲击着传统零售支付体系,移动支付的巨大发展前景不言而喻,但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移动支付的热潮,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悄无声息改变传统支付方式的过程中,受到市场消费群体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以微信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方式以互联网为背景,个人信息和支付安全建立于虚拟的网络中,使得违法犯罪行为更具隐秘性,这也是在移动支付时代所需担忧的信息泄露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问题。同时,因微信支付的支付特点、网络经济的发达,中学生能否合理、安全使用微信支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文章基于对中学生微信支付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根据市场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旨在了解中学生在使用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公司及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晨 《现代乡镇》2012,(12):74-75
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市场爆发前夕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概述(一)移动支付含义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终端有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由于在移动支付中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是手机,因此移动支付也常被称为手机支付。本文专门针对手机支付进行探讨。在手机支付业务中,费用支取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用户在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支付了这一费用,在这种方式中,由移动运营商代商家收取了支付金额,然后移动运营商与商家之间进行结算。但这种代收费的方式使得电信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在以借记卡支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支付产业中.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新兴支付方式发展迅猛.成为了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但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问题。我国的监管和决策机构应尽快出台完备的法规政策.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对象,加强电子支付监管,及时引导产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良性的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昊 《科技和产业》2015,(7):122-12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针对我国目前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运用SWOT理论模型着重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由于产业链间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移动支付的监管框架还不完善以及交易安全性等问题都给移动支付未来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苏琳  廖晧杰  杨娜 《改革与战略》2021,37(2):109-116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技术、速度和规模上均已领先全球。但是,日新月异的移动支付也给相关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动支付监管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从全位阶的角度建立移动支付结算法律体系、加强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私泄露的监管、深化国内监管合作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仲品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7):110-111
<正>互联网巨头发起的移动支付大战,让传统金融机构也感受到了威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高枕无忧的惯例。在这个移动支付元年,传统银行也纷纷参战。据悉,目前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向移动支付领域进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从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交易成本以及流动性约束三方面分析移动支付对消费的影响机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总消费、食品支出、教育支出、文娱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食品支出的影响最大,对文娱支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互联网支付平台构建以及支付环境安全的深入研究,网上支付形式已经逐步成熟。而集移动性、省时性、便捷性于一身的移动支付在近两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尤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品牌是企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同质企业竞争的关键。文章从心理学角度、行为学角度来研究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构造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如何保留原有客户增加新用户营造良好品牌、保证企业稳步发展提供的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杨锈祯 《中国报道》2013,(10):52-53
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超过34亿张银行卡,几乎每个消费者都经历过在银行排长队的经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设备出现了,与其他各类软件不同,手机支付客户端用户在要求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还希望获得相对简便的操作体验。  相似文献   

16.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网上支付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是一大热点问题,很多商家、银行和移动通信公司推出了多种支付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锦宇 《宁波经济》2014,(12):59-59
很多人认为 TouchID指纹识别、Token令牌映射信用卡信息、Token令牌安全传输和还原机制,这些极大地提升了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新技术,是Apple Pay模式拥有巨大优势的原因。这些仅仅是手段罢了。真正重要的问题:消费者获得了赊账的支付便利。  相似文献   

18.
黄玉珊 《中国经贸》2010,(14):82-82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支付是这一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充分体现了灵活、简单、方便的优势,但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从移动支付的流程中分析其主要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将再次上升,但是随之带来的信用卡套现、洗钱等问题也不能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支付问题,对平台提出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风控模型、改变支付流程以及加强与其他移动支付平台的合作;对监管部门提出创建灵活风险准备金、逐步将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纳入新型金融机构,逐步放开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将微信支付平台纳入征信信息的开放、采集和合作对象等建议,促进移动支付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者、社会舆论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下,2006年的手机资费有些下降,而年初以来移动运营商以“单向收费”的名义推行“接听免费”套餐(尽管有些是“明降暗升”),也使部分消费者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手机漫游费却继续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我国移动资费进一步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