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金融》2010,(10):26-29
通过构建两阶段LMDl分解模型,对黑龙江省1995—2008年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一阶段LMDl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因素是影响黑龙江省CO2排放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且能源强度是未来黑龙江省减少CO2排放总量的主要路径。对能源强度因素的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强度的变化同时导致了能源强度的降低,但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备产业的减排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黑龙江省减少CO2排放总量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影响的CGE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能源替代模块和能源强度指标纳入中国CGE模型—MCHUGE模型,研究提高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能源价格在短期和长期均能显著降低中国能源强度,其原因是能源价格的提高优化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减少了总体的能源消费。但是能源价格提高对宏观经济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导致的出口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分别是短期和长期GDP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发展可再生能源行业是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公众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技术进步引导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大幅下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最终成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将是大势所趋。但气候变化同样会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和利用率产生影响,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能够通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而传导至金融系统,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金融风险进行模拟分析,对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能源转型面临多重挑战,能源价格将维持高位。在此背景下,部分发达经济体存在与2%通胀目标长期“脱锚”的风险。近期,受俄乌冲突和全球供应链受损等因素影响,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飙升,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创下40年来新高。在此背景下,能源种类的结构性变迁、供应国进退之间的博弈、传统能源与绿色能源的替代与回归,引发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2,(3):65-65
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将帮助中国建设一个试点性省级排放交易体系,以便为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机制做好准备,减少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亚行东亚局高级能源专家普拉迪普·佩雷拉(Pradeep Perera)表示,"碳排放交易能够激励各公司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  相似文献   

6.
肖世俊  李元 《证券导刊》2009,(48):20-20
与当前主流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替代能源核电以其发电成本较低、可长期稳定运营及易于大规模建设供电等优点,而成为现阶段及未来十年最为"经济与绿色"的低碳发电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中国经济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当前理论界的焦点。本文通过数据在能源利用、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进行分析,发现人均名义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来反映。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物总量将缓慢下降;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和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一致的显示成倒U形的曲线,但人均收入与其他三个环境指标没有类似的关系;虽然近年来能源利用效率稳步增长,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对改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非常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风电、水电方面,中国已进入可再生能源大国行列。为了达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比降低40%到45%并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中国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众多发展机遇显现的同时,也会有诸多潜在的风险浮出水面。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迫切需要保险业继续加强对低碳经济及新兴产业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08,(11):44-44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结构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据张国宝介绍,2007年我国能源产量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2000年相比,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的天然气比重增加了1.1%,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增加了1%;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国A股市场96家可再生能源企业2009-2018年数据,引入能源消耗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银行信贷四个门槛变量建立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能源转型视角下政府补助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门槛效应,探讨不同补助类型和企业异质性对门槛效应的影响和差异。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在能源消费强度更高、经济发展水平或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政府补助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政府补助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促进作用在银行信贷规模越大的企业更显著;相比于货币型直接补助,税收优惠型的间接补助政策更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政府补助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估计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现在国内许多文献主要是通过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燃煤发电的替代效应进行评估的。但是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种方法予以质疑,并且在考虑到边际发电量改变这一事实以后,我们还会对中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环境影响进行重新评估。经过评估,2015年西北地区电网中光伏发电量高达17900GW·h,这相当于1.5个核电站的发电量。那么相比2010年,这将减少0.36%的SO2排放以及0.25%的NO2排放。我们进一步发现如果用光伏发电代替水力发电来满足西北电网高峰时期的用电需求,这并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些结果显示短期内更具成本效益的发电方法还是采用脱硫脱硝技术的燃煤发电。  相似文献   

12.
以201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社会核算矩阵,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碳税水平下碳税征收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进而揭示碳税政策的实施能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征收碳税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且随着碳税水平的提高,其降碳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征收碳税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但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企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在短期内,碳税政策无法实现降碳促增的双重红利效应.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在实施碳税政策的同时应该辅以合理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减少碳排放、推进经营转型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碳金融也逐渐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推出各种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求更加深入地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碳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旺盛 1.企业在向低碳经营转型、加速低碳项目建设方面急需碳金融服务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必将加速符合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等政策要求的朝阳企业的发展。对于有了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如大型电力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马之初,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危机,使世界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可再生清洁能源。寻找和推动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生物质能源就是其中一种。在很多国家,生物质能源甚至成为超过信息产业的国家支柱产业。在瑞典,25%的能源需求已被生物质能源取代,到2020年,瑞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在巴西,50%的汽油已被生物质能源甘蔗乙醇替代。在中国,尽管生物质能源的出现和发展比太阳能、风能要早,但其发展却不及太阳能、风能那般快速。"中国生物质资源浪费严重,每年至少有2亿吨生物质资源在田间焚烧或丢弃,按电厂目前每吨30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直接损失达600个亿!如果这些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为中国县域经济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与热力,并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作用。"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生物")董事长蒋大龙在接受《国际融资》记者专访时以切身体会坦言。为了和时间赛跑,与浪费抢资源,国能生物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在短短5年间,把国能生物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质发电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专业化公司,共建设了35家生物质发电厂,其中23家已投入运营,总计向社会输入绿色电力79.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万吨、为农村提供了约6万就业岗位、使农民从秸秆销售中获得额外收入达32亿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在国会发表首次演讲时,呼吁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并重申将在3年内使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 奥巴马说,要想使美国的经济真正转型、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使地球免遭气候变化之苦,生产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掌握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而奥巴马政府公布的预算中,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清洁煤技术等每年将从中获得150亿美元的投资,十年共计1500亿美元。此外,美国今后数年还将在新能源研究上投入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参数APLM研究我国贸易开放度与人均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加大,人均CO2排放也随之增加,即贸易开放对人均CO2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支持"污染天堂假说"(PHH)在我国的适用性。此外,还发现能源强度是我国人均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是正相关关系,FDI对人均CO2排放的实际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以发展新能源作为化“危”为“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并促成美国众议院于6月26日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让国际社会看到了美国回归《京都议定书》的希望,更让企业和个人看到了“绿色工作”的发展潜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早在1997年就参与了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签署,并在此后的12年中,一直积极致力于节能减排、保护全球环境。我国企业完全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创造更多商机。《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达到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正因为上述的具体规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正成为新兴投资商品。2008年世界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交易额达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1倍。二氧化碳(CO2)排放权期货市场也开始成熟扩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1987-201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自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过强,未来发展将遭遇碳排放阻碍,想要取得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的清洁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能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粗放型使用,使得我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各种解决方案中,采用能源替代战略,通过各种手段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进而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吉林省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实施能源替代战略更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补贴,作为政府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一种激励政策,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使用.在可再生能源产业,补贴对促进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其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受到了诸多质疑.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补贴而导致的国际贸易争端也屡见不鲜.本文将以可再生能源补贴本体为视角,分析其存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然后在WTO的视角下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