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长期、动态的过程.通过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97~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效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平均值只有0.67,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就2015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有9个省市效率值未达标,这既有投入冗余、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又有城乡收入和消费方面的产出不足,需要从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财政对“三农”给予大力支持。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财政支农绝数值上升而相对比重略降,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规模较小等问题,应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道路,不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实行财政支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加大财政支农总量、调整支农结构和创新财政支农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春江 《技术经济》2009,28(5):76-80,91
本文在测评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财政支农投入和人均财政支出及其比值、农村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比值对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投入和人均财政支出及其比值等因素对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很大,现存问题是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低且呈下降趋势,总量水平也较低。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支撑具有产业、区域特征的市场一体化为视角,对财政政策不同的支农方式和支农工具所产生的不同的农业市场一体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直接收入补贴明显好于价格支持;间接支农优于直接支农;而且不同的支农项目对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为此,提出了逐步减少价格支持,增加直接收入补贴,增加财政间接支农力度,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多渠道利用,促进农业系统内外部合作,重视三农无形资产,建立适当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中国三农问题已日趋严重。长期以来,中国的财政支农政策投入一步一步加大,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仍任重而道远。首先对中国财政支农现状从规模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对财政支农的总体效益进行了评价。接着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财政支农政策效益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财政支农效益的对策措施以优化财政性支农支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支出结构失衡既过度干预了市场、分散了财力,也影响了财政自身职能的实现。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政支农必须实现转型,即实现财政支农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注重财力支持向注重政策支持的转变。财政支农转型的实施路径应是把握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把握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及力度。  相似文献   

9.
韩国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财政支农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上看,财政支农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韩国财政支农政策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我国财政支农的思路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注重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支出等。  相似文献   

10.
国外财政支农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和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指出其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完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改革以来,尽管财政部一直强调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但依然存在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的问题。2006年5月我国启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但整合的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未必合理。为破解财政支农难题,本文在系统梳理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整合财政支农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层剖析,并基于财政、金融支农比较优势整合观,提出了政府应在深刻认知财政支农规律的基础上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予以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王淑莲 《经济师》2004,(2):241-241,24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也是财政的基础 ,支持农业发展是财政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财政支农资金是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财政支农工作的整体水平。文章试对广州市财政支农资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今后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就如何对农业进行财政扶持,加快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上财政支农政策,对各种支农政策进行充分整合,达到农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模型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2000年~2007年间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虽然我国财政支出用于支农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但是支农资金利用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从2000年~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通过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的下降主要源自科技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负增长。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付诸实施,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仍很严峻.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投入不足、到位率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这已被大家所共识。但是,现行的支农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化、长期化的支农政策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这一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创建新的政策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些政策,区分其主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安排这些政策.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实现政策框架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财政支农问题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从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入手,以1978—2009年财政数据为支撑,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OLS回归,探索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财政支农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原州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坚持城乡一体化的财税政策导向,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政策;按“公共财政”要求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建立债务消除和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原州区经济发展中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架构建设——基于发展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的梳理与分析,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征性事实,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提出从短期完善修正现有支农政策、中期理顺与开拓支农途径,长期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财政支农体系趋于完善等方法入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中存在的需求大于供给、财政支农体系混乱与财政支农形式单调等问题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