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9,(5):78-80
核心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约见到企业老总? 当事人档案:陈郴,生命人寿江苏分公司保险代理人,加入保险行业半年。拥有资源是成功营销的第一步。经过半年的积累,我收集了一些企业老总的联系方式,最近发现,虽然每天都会翻看这些联系方式,但是没有勇气去约见这些老总,我无法突破“害怕拒绝”的心理障碍,也担心约见的方式不对,会白白浪费这些资源。企业老总一般都很忙,什么时候才是约见他们的最佳时机呢?  相似文献   

2.
企业不创新就死亡,但创新一旦失败也非常危险,因此如何创新?创新的陷阱是什么?都是需要闹清楚的。现根据已有教训归纳出以下八条,供老总参考。一、使企业“血量”保持正常流动在激烈竞争中,企业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创意、新规划、新产品、新服务,但这些都需要不断制造新“血液”,即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和管好人才的流动。因而使企业保持一种创新性竞争的紧张气氛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企业把这种流动变成了“湍流”,即流动过分了,那也会影响人才的积极性和相互关系,使人的创造性在混乱中消失。总之,要注意两点:一要掌握好流动…  相似文献   

3.
红桃K的留人招数大非现在,企业老总们都在感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纷纷使出招数网罗人才。人才来了之后,却觉得这样那样的“不对味”嚷着要走。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才闷闷不乐,老总惶惶不安。“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呀?”老总们在问。武汉红桃K集团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个时髦的词语。已经咸了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许多老板讲话都会提到。“创新是我们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年我们……所以现在我们要……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要有创新意识”。每次研讨公司政策和计划时,都要问:“怎么又是老套路,有没有新方法?可以打破目前的模式。”于是下面的人努力去想去创,想破了头想出“创新的办法”时。老板的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这样可行吗?  相似文献   

5.
吴刚 《企业活力》1997,(9):21-22
内企业家和劳动者:两个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吴刚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  相似文献   

6.
《企业科协》2009,(10):18-18
“科协组织创新方法培训,是从源头上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一位企业老总在参加了“创新方法巡讲系列活动”之后激动地说出这些话。今年,山西省科协把创新方法培训工作作为“讲、比”活动重要内容,采取巡讲、专家座谈、试点企业培训等形式,在企业科技工作者中,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投身自主创新实践,把“讲、比”活动推进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7.
夫正 《中外管理》2007,(4):44-45
为什么多数公司对“创新”阳奉阴违?有什么办法能使“创新”变得现实可行? 创新为什么这样难? 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之计莫大于创新。任何一位企业主管,如果你问他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大事,十之八九回答是“创新”。当今,企业主管与员工都已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新兴发展中国家“有钱无闲”,更多地需要提供创新产品;传统发达国家”有钱又有闲”.需要提供的是创新服务。这是当今社会消费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保险文化》:在“人性本恶”的情况下,“法”是企业维持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基础,那么作为保险公司的老总,您是怎么求助于强制性的“法”?李俊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就没有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河南人保寿险来说,  相似文献   

9.
一、令人“头痛”的水、电管理1.愤怒的老总一天刚上班,公司老总虎着脸,叫上办公室小李和人力资源部部长,一起到后勤部门开“现场会”。当着后勤部门全体员工的面,老总开口就问后勤经理:“今天怎么又停水了?”未等回答,拍着桌子,将经理一顿“臭骂”,随后,转身离开。路上还自言自语道:“就真这么难吗?”  相似文献   

10.
李颀 《经营者》2014,(6):16-17
我曾向不少汽车圈外的朋友提问,问他们都知道哪些汽车企业老总,答:只知道一个,李书福。这个答案有一定代表性。相比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为什么汽车行业的大佬在普通大众那里没什么“气”?这个疑问或许可以有如下解释:比如汽车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特别是大型的国企汽车集网,领导低调惯了,  相似文献   

11.
跟一些企业老总交流,经常被提到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战略”与“战术”,如此深奥的两个词怎样才能被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理解被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呢?企业老总不谈战略似乎会被认为“水平低”。对于“战略”的理解,最好能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来解释,最易被人们理解。  相似文献   

12.
很多在2007年交付的楼盘开发商都没有料到,以前顺顺利利的交房,如今却成了“最难熬的日子”,而这一现象也一直延续到了2008年。一些开发企业的老总级人物在交房的那几天甚至不敢到自己项目的现场去办公。那么,原本该是喜气的收房,为何会频频演变成开发商和业主的“全武行”呢?是开发商普遍诚信缺失,还是业主变得较真、更难伺候?抑或是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世界》2007,(10):35-36
经常听到企业员工抱怨公司不停地“折腾”:分公司老总在位子上才一年就调走,派个新手来,又要重新熟悉市场,重新熟悉客户,累不累?有必要吗?客户也抱怨“爱折腾”的公司给他们带来的麻烦:“我不用做业务了,时间全花在熟悉你们公司的人员上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拨乱反正”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企业对于客观事物的基本信仰.是关于好坏.善恶、美丑的判断.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企业理念很重要的三个要素.而价值观塑造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会反映在企业经营的营销、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价值观也可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随之改变.比如:企业小的时候讲求“做事”.但是做大了之后就更重视“做人“。那么,到底有没有不变的价值观或者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呢?有!那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相对不变.始终恪守的价值观念。比如索尼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创新、永为先驱”的核心价值观。但企业在提炼和塑造核心价值观时,往往走入很多误区.如何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股权激励,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设计股权激励?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其内在机制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防止走入股权激励的误区?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高手无招”。可蒙牛集团为代表的成长企业十强是如何实现高速成长的呢?我初见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是在人民大会堂的表彰大会上。他代表成长企业百强的亮相和发言就充满个性,令人耳目一新,一上台就有人小声感叹:“嗬!一头猛牛”。还有人笑谈:“一看就像喝蒙牛牛奶长大的”。一条强壮朴实的北方汉子,一腔雄壮、务实的肺腑之言。透着朝气,透着蓬勃,透着诚信,透着高速成长的活力,几分钟的发言,便成就了蒙牛大使的鲜活形象,也看到了成长企业十强的鲜活形象。本期的主打文章描述得很清楚,成长企业十强快速成长的背后都留下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上至中央,下至企业,都在谈创新。谈到创新,北京一轻既有完全自主创新的大豪电脑刺绣机;也有中外合作创新的欧珀莱化妆品;还有产学研集成创新的清华阳光公司太阳能热水器。这三个公司的创新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流的,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创新经验,这是“喜”的一面。但这些创新典型都是在十年前特定环境下就产生了,如果要推广他们的经验,创造出更多这样的企业,使大部分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成果,却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可以说,一轻创新只有“点”,而没有“面”,这是“忧”的一面。下面就从“喜”的一面对三个典型简单回顾与总结;对“忧”的一面谈谈原因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该如何增加自己在创新,特别是有价值仓Ⅱ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呢?  相似文献   

19.
田安 《经营者》2011,(3):16-17
不看EVS-25不知道,中国竟然有如此多的电动车企业。现场的—位参观者给我讲了—件真事,—位山东的电动车企业老板盛情邀请媒体们到他们的展台参观新车,他这样对媒体说:“我点一点敲出来的,车窗胶条都是工人一点一点粘上去的。”媒体反问老总:“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动汽车能过关吗?”老总说:“但是我们的电池很好。”  相似文献   

20.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步出误区,实乃当务之急。误区之一:把通过ISO质量保证标准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现时,大家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产生误区的原因,是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