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综述了目前学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研究状况,然后笔者重新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视角提出了对于经济全球化概念和本质的理解:经济全球化在目前的条件下突出表现为金融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化积累成为主流,在此理解基础上笔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红雨 《商场现代化》2007,(21):166-167
本文探讨了我国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研究制度伦理的意义是为了更有效和合理地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减少甚或消除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或实际出现的利益矛盾冲突,从而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秩序,使之能够真正维持长久的稳定和效率。本文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综述了目前学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研究状况,然后笔者重新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视角提出了对于经济全球化概念和本质的理解:经济全球化在目前的条件下突出表现为金融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化积累成为主流,在此理解基础上笔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尚华星 《商业时代》2013,(2):144-145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商业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一个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已经成为当下在商业和哲学研究方面逐渐深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商》2015,(44)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就表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代表我国必须在更大更深的程度上与外界进行紧密的合作,受到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接受信贷消费观念和重视绿色消费观念,但同时又有了新的问题,比如奢侈的消费观念盛行社会责任问题以及广告不实宣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海科 《商场现代化》2007,1(25):227-228
普世伦理是可能的,经济全球化是普世伦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普世伦理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冲突和认同中,通过普遍社会交往实践产生的;普世伦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消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全球化发展 ,必须研究全球化创新。在创新理论的同时 ,创新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克服传统政治弊端 ,培育创新观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 ,并要抓住机遇和把握走向  相似文献   

8.
袁建文 《北方经贸》2003,(10):116-117
就整体而言 ,若国家的资本流动体系健全 ,且资本流动效率高 ,资本全球化会增加资本使用与配置的效率 ,资本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有好有坏 ,这完全取决于众人的环保意识 ,只要各国的环保标准、环保意识以及金融市场能够健全 ,资本全球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将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9.
10.
陈赤平 《商业研究》2001,1(4):60-63
当代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并行的,一开始就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因而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体系内的矛盾更加激化并向世界范围内蔓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又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因此,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全球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海关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好海关有效监管和便利贸易之间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海关法纷纷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海关组织和通关程序,实现快捷通关、促进贸易发展;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满足通关效率的需要;海关法的立法体例凸现通关制度的模式等。海关法的渊源则表现为国内海关法的国际化、国际海关法的国内化、区域海关法的兴起等特点。中国海关法应进一步完善海关法律体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贸易领域以管理贸易为主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这种趋势表现为制定贸易保护政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实施保护;推陈出新各种国内法律法规,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组建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将影响和改变世界资源配置的领域与方向,使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最优化选择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它带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对此我国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劳资双方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在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正处在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政府在节制资本,保护劳工,劳资兼顾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政府在节制资本、调控初次分配方面能力有限,保护劳工方面作为不够;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比较软弱;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确保劳工各项权利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这应引起我们的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市场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日益从理论走到现实生活中。从企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清楚的认定:企业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人类财富的源泉,它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人们应该对企业社会角色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转化为政策层面的推动力,促进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电子商务同时作用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要素。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北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5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北京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许丹 《商业研究》2003,(5):161-164
西部经济结构矛盾亟待解决,这为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又会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因而必须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以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动发展,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质态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含义不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弄清这些概念及其关系,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Against the idea that market economy is something greedy and immoral, we will set out the idea that market economy based on firms has a very positive moral content: the possibility of excellence of human action. Firms based on people acting together, sharing the cul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toward virtue-based ethics, create and distribute most of the economy’s wealth, innovate, trade and raise living standards. We will present a criterion which states that social coordination improves if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of individual possibilities of action, which is carried out in the social institutions—in our case, the firm—is extended. There is a retention of possibilities that is formed in the institutions and transmitted culturally. In that moment entrepreneurship emerges, the creative tension that expands, maintains, or diminishes the possibilities of action. Hence, the firm is the institution that carries out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e: fostering new possibilities of individual action. In this paper, we will adopt the point of the view of the acting person. The reality we observe is personal action within its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A theory of personal action in societal institutions bridges the way from virtue-based ethics toward ethics of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maps out an alternative to a behavioural (economic) approach to business ethic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principle that any moral ‘ought’ implies a practical ‘can’, which the paper interprets with regard to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moral agency of the fir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particular competition. The paper details an economic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ethics with regard to 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views, on the one hand, and institutional, libertarian thought, on the other hand. Implications are derived regarding unintentional and passive intentional moral agency of the firm. The paper moves on to suggest that moral agency can be economically viable in competitive ‘market’ interactions, which is conventionally disputed by classical/neo-classical and institutional, libertarian economics. The paper here conceptualises active moral agency of the firm as the utilisation of ethical capital in firm--stakeholder interactions. This yields a reinterpretation of 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