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文章在分析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文章在分析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佛教化是陕西省、西安市旅游产业中一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而极待开发的资源。将寺院人景观与生态园林结合起来开发是创建佛教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最佳形式。选择建设佛教化园林地点应以历史悠久、化内涵丰富、具有国际影响、人气旺等作为条件。而做好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要对佛教化有正确的认识,对园林建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关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透彻理解并贯彻落实政府有关政策,妥善解决好宗教组织与管部门、园林部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佛教化是陕西和西安旅游产业中一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急待开发的资源。将寺院人景观与生态园林结合起来开发是创建佛教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最佳形式。建议在西安地区以历史悠久,化内涵丰富,具有国际影响,人气旺盛的青龙寺,大荐福寺,大庄严寺,草堂寺,净业寺和丰德寺,至相寺和百塔寺等人景观为中心建设园林,以便促进陕西,西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度佛教从最初传入中国到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其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形成的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译经过程中对佛经译文形式所作的适应中国意识形态的改造,旨在说明佛经翻译在印度佛教中国化即中国佛教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可能性在于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和西方社会现实的需要,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给中国文化世界化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乘大义章》是研究罗什与慧远佛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大乘大义章》显示出罗什与慧远在佛学思想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中印佛教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预示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桂林佛教文化旅游的开辟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为进一步挖掘桂林作为历史化名城的深刻内涵,在追求佛教在桂林的发展简史的基础上,对历史遗留下的佛教资源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相关景点,提出开发桂林佛教化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可谓丰富,由于佛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同时考虑化认同与化差异的影响,在对外宣传及从业人员主要是导游的培养上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灿烂中华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旅游资源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转向是当今译学研究一大特点.本文重点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迁移现象.从<西游记>中"善哉"一词的误用入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佛教如何实现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文化传播者在文化迁移过程中使用的文化策略和价值理念,籍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现象和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陆九渊是"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深;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理论体系占据着中国宗教的主体地位。在宋朝"三教合流"的背景下,陆九渊思想受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和禅宗有融会贯通之处,但陆九渊在吸收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又对禅宗做出了超越。  相似文献   

12.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代历史化是天津城市化的主要特色,具有较强的历史化价值与旅游价值。资源的个体弱势和整体优势都比较突出。利用与保护天津近代历史化资源应改变以往的方式,要以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遵循大旅游的发展方略开发。社会动力旅游发展模式是天津近代历史化资源开发较好的方式。此模式能充分发挥资源与天津城市整体优势,提高社会经济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冯长明  刘翥 《全国商情》2012,(22):63-65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的体验性,因此,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的庐山东林寺景区,在其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体验。笔者首先通过对东林寺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林寺的体验旅游开发现状,然后针对其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游客的体验需求,提出了东林寺在体验时代背景下的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弘一大师与近代人间佛教略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理念上有诸多契合点,两位大师在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方面也一向相互理解支持。还合作谱写了弘扬佛教的歌曲《三宝歌》,并一同从事佛教教育。两位大师的合作与实践对研究中国现代佛教理论、佛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理念上有诸多契合点,两位大师在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方面也一向相互理解支持。还合作谱写了弘扬佛教的歌曲《三宝歌》,并一同从事佛教教育。两位大师的合作与实践对研究中国现代佛教理论、佛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可谓丰富,由于佛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同时考虑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对外宣传及从业人员主要是导游的培养上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灿烂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旅游资源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佛教法事音乐是佛教弘扬佛法的舟楫,与佛教的一系列法事仪轨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九华山佛教及法事音乐的渊源与流变,并对法事仪式和音乐的结合、音乐的特征以及仪式过程中音乐的功能与意义等进行初步考证,寻求其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哲学的角度来看,西部大开发在人精神、化心智模式、化价值评价、道德主体意识四个层面上还严重存在着与大开发要示就相适应的地方,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要使西部大开发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大力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佛教雕塑并非中国本土文化,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介入到中国文化之内,有一个由边缘地位到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过程。这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神性的感召力,同时又是与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1.佛教雕塑的发展。佛教的雕塑艺术,始于佛像的雕刻,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大唐西域记》卷五的记载,原始佛教时代,跋耆国优填王以梅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象,这是佛教雕塑佛像的开始。佛陀入灭百年后,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佛教雕塑艺术品,阿育王受佛法的感召,以佛法治国,在全国各地佛教遗址建立宝塔寺院、石窟、石柱、法敕等。在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迦王笃信佛法,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院,雕琢佛像,该地区长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雕刻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希腊风格。及至西元四世期的笈多王朝,是印度艺术的黄金时期,以阿姜达石窟内的作品为代表,此一时期因受到匈奴的侵扰,本土与外来文化两相融合,使印度艺术臻至成熟。佛教传入前,中国以具有高度的雕塑艺术,传入之后,与中国文化相溶,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有寺院的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教雕塑以及各种佛教雕刻艺术品。东汉末年,笮融建造佛寺,寺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世纪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国际浪潮趋势以及中国入世的现实背景,重新认识和定位金融,并以此为前提,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开发中的核心和“助推器”作用,其中作为西部开发主力军或主体金融的政策性金融-主要是开发性金融应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