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形成演变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万山  李世峰 《经济师》2006,(9):78-79,83
文章从动力机制、传导机制、保障促进机制和实现机制等层面,系统地剖析了决定城市边缘区形成演变的深层因素、中层因素和表层因素,为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途径与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城市化也带来城市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如何协调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发展,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提出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韧性城市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2008—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序演进角度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总体水平呈向好发展,但韧性水平的绝对差距也呈显著扩张态势,其演变周期可划分为“波动—提升—共生”3个阶段。(2)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性较大,韧性高值区集聚于上海、浙东北、苏南地区,并由此区域向外呈层次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扩散趋势;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集聚水平呈良好发展趋势,已形成以四大地区为首的热点区域空间集聚特征。(3)从空间转移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等级的空间传递性较为显著,邻域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城市形成各自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等级转移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最后,提出要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体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郊区化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对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掌握郊区化的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城市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是新一轮郊区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文章以近十年来的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郊区化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其推力涵盖了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竞争机制、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等,而拉力则涵盖了城市化进程、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投融资主体自身利益等。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芜湖市为例,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芜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并从城市经济、宏观政策、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靖 《经济学家》2007,(5):121-122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诞生和发展所需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从本质意义上考察,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得以稳定、健康延续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细英  刘强  张迪 《经济地理》2008,28(4):565-568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区人类周围一切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总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形成的构成要素出发,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认为城市生态休闲是城市居民为充分体验生态文明而构建的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水域,特别是环境条件良好、生态自成体系的单位用地,编制生态休闲示范区规划,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寻找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走二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工业化来带动乡村城市(镇)化。确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观,改革行政区划,发展农村工业。通过中央辖管省(区)和直辖市,省、自治区辖管市,市辖管区、镇、街办、居民户等,形成不同区位优势,为二元工业化和带动农村城市(镇)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培育  李雪铭  冯凯 《经济地理》2011,31(10):1638-1644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呈倒"U"型关系。文章根据人的需求理论和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义和划分,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融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深入解释了这种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人的需求和产业动力机制使得人的环境需求、产业环境需求和产业环境压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倒"U"型关系的演变。最后,分析了这一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的竞争力来源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优化、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同时更有赖于城市个性和魅力的彰显。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生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动力,以持续开展创建工作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社区建设:城市化的内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外推力和内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城市化完整的发育发展过程。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化的浓缩。它以人口、资源、环境的最佳聚集效应,从内层积极地推动城市化质量全面提高,成为城市化健康运行的重要内推力之一。社会通过社区建设来实现对城市化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战后台湾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所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业地位的消涨、比较利益的差异及劳力吸收率的更迭造成城市化动力更替,是台湾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李德元 《技术经济》2007,26(12):86-89
城市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结构转变过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动力机制,促进要素的空间聚集。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居环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在以往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随城市发展而产生了“热岛效应”与空气污染等生态后果。本文用这些已往城市人居产生的生态后果来指导云南省元江县澧江镇的城镇发展规划,以避免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失误,促其在城镇化过程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结构的演变在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极为显著。本文从时空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在时间上演进迅速;空间上圈层结构明显;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改善。在变动机制上,政策、决策因素,资金的积累以及城市的扩散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必须充分利用边缘区的丰富资源,提高结构层次,加强规划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分析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鸿勋 《财经研究》2004,30(5):5-13
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具有不同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并不足以解释落后地区城市化的意义.文章认为,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消费增加和集聚的过程,因此主张:(1)落后地区的城市化,应首先着眼于发挥"本地型"消费在引致投资、增加收入、重塑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对居民显性和隐性生活成本的影响,从而为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0.
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甜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55-56,143
根据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是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实现途径。从中心城市功能与新型城市化内涵入手,对增强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构建、基础设施落后等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增强徐州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信息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