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代建筑产业 1.现代建筑产业涵义。现代建筑产业是建筑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建筑领域里广泛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把建筑业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及建筑性能测试手段提高到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及物耗,  相似文献   

2.
杲灵娟  李鹏卫 《魅力中国》2014,(26):316-316
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中,施工技术与方式及设计对整体建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技术及施工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有效缩短工期。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建筑业亟需这方面的发展注。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3.
江苏建筑企业面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制约,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要保证江苏建筑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提出了四条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的联动发展、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智慧建筑和智慧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共同发展,供建筑企业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4.
项目管理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坏。因此,建筑企业要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这对建筑企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产业的核心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土建装修一体化.其优点体现在生产效率高、施工进度快、构件(部品)质量好、现场湿作业少、施工受季节影响小、有良好的综合效果等.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建筑业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实现发展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提高民营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效益,促进产业向新兴市场方向转变。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昌燕 《魅力中国》2014,(20):341-34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也是在进步一提升,从而管理好建筑工程的一些档案对工程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而建筑的一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最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建筑档案管理并且发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支柱产业,从业人员高达5000多万,201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9.35万亿元,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66%,而且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关联产业发展。文章介绍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分析建筑企业面临的形势,为"营改增"后的建筑企业制定相关措施,以指导建筑企业正确面对新税制、新环境、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伍文祥  张勇  王鼎 《魅力中国》2010,(22):82-82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是指不以消耗耕地、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适应建筑部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而生产的墙体材料。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快速增加,产品质量和产品得到明显的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也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虹  袁会林 《发展》2002,(5):68-68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地球每秒获得的太阳能量相当于燃烧500吨优质煤发出的能量。利用太阳能可以建成温室大棚、太阳房等节能建筑;太阳集热器作为热源可代替传统锅炉;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等可节约生活燃料;太阳能还可以用来淡化水、制冷、发电;太阳能电池在人造卫星上已被成功使用;利用光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利用太阳能的最有前途的方式。太阳能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理念为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应用研究开拓了发展空间。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要与现代的技术经济分析手段相…  相似文献   

11.
范盛花 《中国经贸》2012,(18):150-151
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已是各相关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营改增”的改革行业对象,而建筑劳务企业又是建筑业中关键行业链条,其提供的劳务费服务一般占建筑开发成本的20%-30%之强。“营改增”税制下,建筑劳务费是属于建筑业还是属于服务业,税率执行哪一档,如何计税,都将成为税改后建筑行业整体税负增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对建筑业及建筑劳务企业如何实施“营改增”尚无具体规定。本文结合分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系列“营改增”文件及现行流转税文件,参考了上海等试点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试分析“营改增”税制下,建筑劳务业如采用不同税收方案对企业利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倩  沈良峰  汪莎  荣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7):118-123
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是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熵权法、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评价体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生态品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6—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的发展状态呈现“Z”形上升趋势;从子系统来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波动最大,至2020年达到最高;从障碍度来看,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数量、建筑业R&D经费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和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3.
郭海利  修兵 《魅力中国》2014,(11):110-11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之迅速,逐渐涌现出了一批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技术支撑平台,其涉及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得以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是集现代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集结了电子、通信、网络、传感、自动控制等等先进的电气技术的结合体。本文结合实践证明,详细讲解了电气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重要性,对将来的主要趋势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业是关系着人类生活最基本需要——"衣食住用行"里的"住"的重要领域,建筑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筑业中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以良好的财务为基础,建筑业才能做得好,做得让人放心。近年来一种新的财务运作方式——BT项目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壮大。如今,BT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我国目前各种承包行为不太规范的建筑业市场,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法新社2月21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世界名的几家建筑企业一起在全球建筑业发起了“绿色倡议”。UNEP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次联手行动将推出一套建议,旨在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寿命期间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建筑业巨子Lafarge、SkanSka和Arcelor是这次“可持续建筑和施工倡议(SBCI)”的发起人。SBCI将制定环保建筑的指南,但不会代替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存在并且成功实施的“绿色”法规和评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老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成为我国当代社会急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围绕城市老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住建部在2014年7月颁发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建筑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方鸿强 《中国经济快讯》2012,(45):I0008-I0010
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能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防灾减灾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建筑产业、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之间的行业界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效果越来越好,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效果非常明显。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库的创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地提出了正确的应用方法,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标志性”     
当前的标志性建筑往往以最新、最高、最现代为“标志”,这实际是很大的误区。一个城市的所谓“标志性”。是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文化交流形成的,是不能够用钱在短短的数年内“标志”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