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萍 《中国信用卡》2014,(12):29-31
2014年11月2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2014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旨在传递监管理念,促进行业交流,筹谋行业发展,共同推动支付与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百度、华夏基金、陆金所等十余家机构负责人,来自社科院、中科院、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点问题,分享了支付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实践和成果。表重要讲话。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长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郑万春致辞。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编     
《农村金融研究》2014,(8):77-77
<正>潘功胜: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存在抑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出席"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作出评述,他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市场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内发展迅速,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存在抑制。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及金融市场发展,要减少金融抑制,扩大金融供给。潘功胜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仅有工资性收入,没有财产性收入,或财产性收入很低,那这个国家消费的增长,进而服务业的发展也将很慢;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主要以住房的形式来储藏财富,这种方式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的麻烦,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甚至经济危  相似文献   

3.
《金融会计》2013,(6):F0002-F0002,1
2013年5月14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京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为会长的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大会还选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慕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新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为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会议通过了聘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吴晓灵女士为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国外汇》2013,(16):11
"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第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分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截至目前,互联网支付企业的支付总量大体是6万亿元人民币,呈现单笔支付量小、交易笔数总量庞大的特征。他还透露,央行近期可能发放新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13,(5):93-93
2013年4月24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支付改变生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出席论坛并讲话。刘士余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支付业务更加快捷、高效和安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特别是在这次四川芦山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支付清算行业积极行动,畅通资金支付渠道,为灾区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金融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6.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16,(4):94-96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2016年3月25日上午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杨雄等领导共同为协会成立揭牌,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当选第一任会长。在随后举行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142家企业当选为理事单位。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章程》,协会筹建工作组从参与和承担协会建设积极程度、商业信誉、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外汇管理》2013,(16):11-11
"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第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分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截至目前,互联网支付企业的支付总量大体是6万亿元人民币,呈现单笔支付量小、交易笔数总量庞大的特征。他还透露,央行近期可能发放新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相似文献   

8.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学术报告会”上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支付清算工作促进支付清算体制转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福林1997年是我国支付清算工作发展最重要的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化建设要继续对金融业务工作起到促进、保障、支持和服务的作用,要特别加强应用,要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发达的网络,从手机支付、网络购物、资金清算等多方面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优势,并全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不断改进技术手段、精准营销、数据挖掘、信用体制等,对其更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金融营销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潘功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正在制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他指出,央行将按照“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在明确底线的基础上,为行业发展预留一定空间;要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  相似文献   

13.
《金融会计》2015,(1):2
2014年11月20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京召开学术年会,会议主题为"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绩效和经营模式的影响。会议由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和秘书长金中夏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来自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高等院校等机构的11位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详见本期和下期"专题研究")。潘功胜指出,金融业"营改增"方案的设计要在税制制度的先进性和操作便利性中间寻求均衡,税制  相似文献   

14.
3月1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央行货币政策目标首重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金融会计》2013,(4):F0002-F0002,1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3年3月13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6.
专题报道     
周华育  杨少芬 《福建金融》2014,(9):F0003-F0003
正2014年9月16~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一行赴厦门、泉州开展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及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调研,并为福建金融系统干部员工作专题学术讲座。12014年9月16日,潘功胜副行长一行莅临厦门金圆集团调研。22014年9月16日,潘功胜副行长一行在厦门  相似文献   

17.
在201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互联网金融:融合与发展"分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示,由于互联网金融巨头的介入,传统的银行机构多年来的重要盈利的业务方向,包括支付、结算和利息收入类等服务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融合、发展,必须依托有绝对公信力的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可以预见,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将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富的大量积累阶段。如何做好国民财富管理,确保民众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事关收入分配.国民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转型,不仅是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编     
<正>潘功胜:未来境外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大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资本项目开放是实现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状况、金融稳定性要求,统筹交易环节和汇兑环节,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有序推动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提高已可兑换项目的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主要的四大业务模式就是:互联网支付清算、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网络货币、互联网信用业务。银行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影响在近期内虽然比较有限,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影响还是较为深远的,而对金融整体的领域影响也相对有限。金融在互联网中没有改变其本身的性质,只是在自身的理念与方式上做了调整与创新。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风险是两面性的,没有太大的系统性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应加强其中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