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经济师》2017,(6)
在现代公司治理问题中,代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股东追求股权价值的最大化,而管理者是"经济人",普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股东和管理者追求目标不一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运用监督和股权激励方法来使二者的利益趋同。由于我国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股权结构存在差异,使用的股权激励手段也应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1995,14(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社会主义企业和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二重属性。作为前者,其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服务。作为后者,它又有谋求自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权利。这两者应该而且可能统一到对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上。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决定企业行为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在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和需要解决处理好各种各样的技术经济问题,因此谋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匹配,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则可为企业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提供可靠的保证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以不完全契约为形式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合约是不完备的,因而存在代理成本。只要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代理人就会有偏离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企业里,这一偏离尤为突出。股票期权制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企业业绩(公司价值)纳入经营者效用函数,企业业绩成为经营者个人收入函数的重要变量。它将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业绩最大化和长期发展的追求,从而纠正经营者行为的异化程度,达到降低所有者代理成本的目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  相似文献   

4.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而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避免经营失败、实现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财务管理及其意义产生新的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1.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分析。关于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企业界基本上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建立在此目标的基础上,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趋向于短期利益的获得。在企业的日常行为决策过程中,只要是能提高企业利润的行为,都可能成为企业的有效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会计信息资料更加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需要,成为许多企业的内在追求目标基础,这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机理根源。因此,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定位进行考虑,尽量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由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向综合社会经济利益的长期…  相似文献   

6.
一、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1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从而实现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雇员、消费者、债权人、地方政府部门等各相关者的利益。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必须要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效益,而林业企业和农户则主要追求经济效益,这将导致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各方会利用各种战略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选聘优秀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而解决好企业的代理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这是国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一致起来,使前者在努力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即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目的是吸引最佳的经营人才且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制约机制”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及对企业经营者各种行为的监察结果,企业所有者或市场对企业经营者或内部控制人作…  相似文献   

10.
一、上市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 (一)上市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 资本市场公司上市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由此衍生出公司治理框架下双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其一是股东与经理的代理问题,表现为管理机会主义,即管理者在企业利益的幌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选聘优秀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而解决好企业的代理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这是国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一致起来,使前者在努力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即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目的是吸引最佳的经营人才且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制约机制”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及对企业经营者各种行为的监察结果,企业所有者或市场对企业经营者或内部控制人…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的动力机制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约束机制而言的,即企业的利益驱动源(动力源)、利益驱动组合(动力组合)以及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总是以一定的内外环境约束为前提的。企业动力机制和企业约束机制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对企业经营约束机制的分析,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约束机制。 企业经营约束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约束”的最初含义是指对物体位置及其运动条件所加的限制,后引申为控制和管束。引用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约束机制通常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行为具有制约、规范功能的诸要素通过相互关系及其综合作用,将企业行为限定在既定范围之内的制约机制。从行为规范、约束的角度来划分,企业经营约束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目标约束或利益约束。即企业实现利润目标或追求利益最大化与承担一定责任相联系而形成的动力约束。实现利润的目标在企业内部,分解为各利益主体对利润额度的分享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各利益主体(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对其利益的追求过程中所形成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具体表现为: 一是投资者在追求投资利益或效益过程中所形成的预期制约。当预期投资收益率水平低于社会平均?  相似文献   

13.
童牧  何奕 《经济师》2001,(6):141-142
一、实施股票期权的必要性现代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激励问题和约束问题。归根到底 ,就是要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以代理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现代国有企业 ,其中的代理人问题也就是指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结构使得企业管理者并不始终把企业所有者的最大利益放在企业经营目标的首位 ,而是可能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股东收益最大化去追求企业短期的会计利润和自己的业绩津贴。代理风险的存在会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使企业的风险控制和资金使用脱离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从而最终使企业面临损…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15.
会计控制能够促使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这正是所有者控制企业、控制经营者的目的,并与其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会计控制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为一种生产函数,追求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这种单一的企业目标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难以有效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产生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它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企业行为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博弈的结果。现代产权理论构造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者即委托方授权给经营者(代理方)资产,并监督使其为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代理成本,它用来解释当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产生的效率损失,出现效率损失的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因此,企业治理旨在提供解决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机制或者制度安排,即如何设计机制以使经营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的委托。  相似文献   

17.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无论是公司或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质是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会计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博弈分析模型,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卖方市场中企业追求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目标,通过处于主导地位的财务资本"雇佣"劳动完成企业价值创造。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性的不断解放,以雇佣方式存在的企业财务资本结构难以满足"人性觉醒"的公司治理需要。在买方市场中企业追求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目标,崛起的企业人力资本促使企业财务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本资本结构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无激励与有激励情况下,本文利用所界定的无委托代理成本与委托代理成本分析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条件,解释了企业人本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代理理论,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R&D投入、追求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结论显示,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能够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上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能够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机制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