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水源 《现代财经》2005,25(9):27-31
目前公司治理问题大致分为三大类:现在已经达成共识而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和存在争议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杨亮 《中国经济评论》2006,6(2):51-55,6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真正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就股改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茶 《经济与管理》2004,18(1):75-77
股票期权激励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近年来我国有一些企业引进了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企业业绩提高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国有企业在股票期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策,以期股票期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刍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来,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迅速普及。文章在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激励原理和股权激励制度实施条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制度存在着证券市场有效性不够、公司行权条件门槛过低后和公司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进而对改善中国股权激励制度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赛珍 《当代财经》2003,(5):126-128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看利益偏差,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代理问题,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因此,协调公司利益各方的目标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而这主要依赖于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是这一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决于相关条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上市公司“问题高管”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问题高管”现象频频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股权过于集中、外部市场监控机制弱化、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存在缺陷。要有效遏制“问题高管”现象的产生,既要强化公司内部制约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强市场、法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外部监控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琦 《经济师》2004,(9):130-130,132
文章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信息发布、股利政策等方面对其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 ,然后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中,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是,企业是否进行研发则完全由企业的高管决定。在现代企业中,领导权与所有权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而企业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却能使二者的利益趋同,有效地缓解代理问题,进而影响高管做出相关的研发决策。本文以2007年—2011年披露了企业研发支出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股票期权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股票期权激励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高管股票期权激励越大,研发支出越多,同时,高管股票期权激励与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非直接的线性关系;第二,当国有企业处于较高业绩或具有良好成长机会时,企业会忽视R&D的投入;国企冗余资源类型不同,对高管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R&D支出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潜在的冗余资源越多,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对研发支出的影响越小,未吸收的冗余资源越多,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对研发支出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刘鑫 《时代经贸》2012,(2):140-141
公司治理是解决两权分离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及因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增大问题的一种控制机制,可以约束经理层使其行为符合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外部治理结构,它是通过外部竞争市场对公司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接管市场等;二是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外部和内部治理机制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1.
激励合约设计是委托一代理理论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优化激励模型,讨论了在激励合约设计中股票期权的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绩效评价和薪酬设计等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006—2012年间宣告并坚持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法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与公司绩效水平的改善显著正相关;实施限制性股票带来的绩效改善程度略高于股票期权模式,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最后从上市公司自身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年来饱受民众热议的"天价"年薪为视角,进一步探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高管薪酬管理中分别存在的问题,如选聘制度、激励方式单一、短期激励不足等.并针对性地提出选聘制度市场化、激励方式多元化以及授予股票期权等对策,以期更好地解决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高管薪酬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本文扩展了传统意义委托—代理成本的内涵,设立模型分别探讨了搜寻成本、激励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与独立董事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慧玲  李辉 《经济师》2003,(5):95-96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股东无意对投资的企业发号施令或直接干预 ,他们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司建立联系 ,希望通过充分的信息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来保护自己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而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之一 ,也存在不少缺陷。文章即对信息不对称下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代理人(公司经理)利用其拥有的信息占有优势及专门业务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从自身而不是从委托人(大、小股东)的利益出发,代理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小于委托人,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到这种损害其利益的行为。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现代金融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独立董事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洁 《经济前沿》2002,(6):62-64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21日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做出一定的规范。其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8.
民营高科技企业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中,诸多制约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条款都有了大手笔的修改,带来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重大突破,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在我国企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与传统企业相比更适于实施股票期权。由于我国目前民营高科技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特点、资本市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实施股票期权还存在一些障碍。本文对这些障碍进行了仔细剖析,并针对如何通过完善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配套措施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呈现出向控股股东高度集中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得“三权”分立-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其结果是大股东以损害其他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来追求其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得到加强,公司行为被据曲。因此,应对公司权力机关的重新构造,从而达到对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优化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着更多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并利用好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战胜对手。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产权不清的问题,使中国企业难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因而使企业效益低下,失去活力,甚至会使企业资产和人才不断流失。进行加强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理论研究,并为实际操作和执行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另一方面,研究工作是以目前国有企业对经理人激励存在缺陷为入手点,以提高国有企业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的竞争力。该研究是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制度的一次深化,也是将其理念推广应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