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美两国曾爆发贸易战并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贸易领域对峙,导致日本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并引发日本国内的资产泡沫和经济停滞。梳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进程与现状,通过与上世纪日美贸易摩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次贸易战存在的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并从中吸取教训和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日美贸易战,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笔者有幸阅历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繁荣,也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由此带给日本的一连串灾难。站在第三者立场研判日美贸易战,从中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如何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对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现状作出另一种解释,也许会对人们有所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了美日贸易战爆发的历程、原因,以及爆发后日本的应对措施和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用数据展示了美日贸易战之激烈程度,从而引出美日贸易战日本的失败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并进一步分析美日贸易战的举措,来对比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前景。中国应以史为鉴,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来更好的应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美贸易摩擦战失利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柏松 《国际贸易》2007,(11):42-46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摩擦战,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笔者亲历了日本经济80年代的繁荣,也见证了90年代的泡沫破灭,以及由此带给日本的一连串灾难.从一个旁观者立场研判日本对美贸易战,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如何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也许有助于理解现在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 日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即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日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美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战后至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曾出现巨额的顺差,几乎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比如1946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7.4%和74.8%。但是,从6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而且是每况愈下,相反,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增加。1965年,日本方面的顺差仅为4.4亿美  相似文献   

6.
2018年3月发生的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与20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日美贸易战极为相似,本文根据日美贸易战的历史,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比分析了当今中美贸易战的形成原因与导致的结果,以及未来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策略。同时也对现已进行的研究做一个补充,对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贸易战",应对"贸易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核心直指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重新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日欧的"零关税"布局趋势,是一个互惠双赢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美国贸易战的有力反击,遏制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侵袭。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期,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必将影响中国在未来对外贸易的走向,中国也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统一统计口径——化解即将到来的中日宏观经济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瑾 《国际贸易》2002,(2):26-29
宏观经济摩擦是指贸易一方对另一方巨额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引起的贸易对立和冲突.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由于美国对日本巨额的贸易逆差,双方曾发生过宏观经济摩擦,并引发了广场协议.在中日贸易摩擦中,虽然产业间的微观经济摩擦在现阶段表现比较明显,宏观经济摩擦没有显现,但实际上,由于中日双方的统计误差,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财政支出逐年扩大,贸易顺差开始减少,而中国在日本进口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在美国贸易逆差中的地位超过日本,随着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中日贸易额的扩大,中日宏观经济摩擦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中国顺差的不断加大,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气氛日渐升温。2011年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试图再次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上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日贸易摩擦日益加剧。1985年9月,美、日、英、法、西德签订了逼迫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此后10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日本经济由此陷入了长达近二十年的低迷。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逐年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同时,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发明显,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急速扩大以及与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贸易摩擦开始频繁出现,愈演愈烈,潜伏着贸易战的危险.外国通常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保障本国消费者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为借口,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设置出越来越多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正常发展的重大而突出的障碍,对我国经济长远和整体发展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上升。主要经济大国与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加剧,国际经济磨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层出不穷,例如,美日贸易战。2.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虽然从长远的观点看,区域经挤集团可能是促进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重要力量,或者说区域经济自由化是最终使全球经济自由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看来,许多区域经济集团对区域外贸易形成了壁垒,抑制了区域外贸易发展,使得非集团成员的商品进入越来越困难。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原是高技术产品的头号贸易大国,80年代以来走向下坡.出口值占制造业比重,从1970年的28%,降到1985年的23%;年贸易顺差从70年代末达236亿美元,降到目前仅40亿美元,而日本、西欧国家出口则增加.本文探讨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并论述美为扭转局面所作的努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进入经济全球化3.0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品贸易的进出口数据,从全球贸易现状和中国贸易发展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的贸易新形势。从全球来看,欧、美、中、日四个国家和地区主导当今贸易,德国、沙特阿拉伯、中国是前三大商品贸易顺差国。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在经历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步入"新常态",对外贸易流向多元化,进出口贸易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日对美西欧贸易因美西欧贸易逆差而长期争论不休,最近已达白热化。1984年度,日对美贸易顺差达368亿美元,占美财政赤字总额的30%;对西欧顺差110亿美元。这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呼声日益高涨,里根行政当局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其国内市场,为了缓和日益紧张贸易关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雄不得不在日本亲自推行“购买外国货运动”,他本人也购买了价值280美元的意大利领带和衬衫。但很多西方分析家仍认为这个运动不会起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世界,经济集团化、国际化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同步发展。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对日本和欧共体双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一、日本与欧共体贸易关系回顾二次大战后至50年代末,西欧对日贸易按照关贸总协定第35条有关规定加以限制,日本亦曾对对外贸易有严格的限制,双方贸易额微不足道。1957年欧共体成立后,随着各自经济的恢复和增强,贸易关系逐步发展,欧共体成员国为进入日本市场,也放松了对日贸易的限制,日本对西欧出口占其总  相似文献   

16.
二十五年前,百废待兴的中国谨慎且勇敢地踏上了对外开放的漫漫征程。四分之一世纪后的2003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指出:“由于对货物的强劲需求,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2004年美、日经济回升将扩大世界贸易需求,我国进出口增速仍将较快。但受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国内经济扩张期进口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漓源 《中国工商》2001,(8):183-186
今年以来.一向不守本分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不断向周边国家发起挑衅,最终发展到明目张胆地向中国挑战。 4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部分农产品的进口实施临时紧急限制措施,从而点燃了中日贸易战火。日本的这一决定不仅遭到了日本国内各产业界和大公司以及广大消费的指责,同时也遭到了亚洲国家的一致非议。泰国《亚洲时报》就此专门发表社论.称日本挑起中日贸易战是“很荒谬”的、“愚蠢致极”的行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雕虫小技”。 要说日本挑起中日贸易战是“不智之举”、“荒谬”、“愚蠢”。这是客观的评判。如…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美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末,日本处于恢复时期,经济相对落后,对美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当时,美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大量地占据着日本市场.但是,六十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现代化时期,其工业生产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有了迅速发展.于是日本开始向美国增加出口工业品,以平衡两国贸易收支的逆差.这样,六十年代初期已基本达到了日美贸易收支平衡.而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收支首次出现3亿美元的顺差,成为战后日美贸易的一个转折点.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被列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且它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但并非所有的高技术产品都呈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造成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是外资对华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在外资对华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中国及东亚经济体间形成了三方"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我国亟需采取措施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使贸易各方真正从中美贸易中"共赢"。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在近一个世纪内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变化,有互相利用依赖之时,有抱怨嫉限之时,也有兵戎相见之时。随着国家关系的演变,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美日在贸易上的得失输赢原因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的原因仍是两国经济实力的较量。以这种较量的变化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出美日贸易关系大致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