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经济师》2011,(7):6-8
产业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我国对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经济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并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有关产业经济理论的论著不断问世,同时在指导企业实践和政府制定有关产业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AFDC)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夏大慰教授是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权威,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颇有建树。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夏大慰教授就产业经济学的若干问题做了发言。本刊将夏大慰教授的发言以访谈形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李雪 《经济师》2011,(8):6-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企业的创新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科技创新政策,将能有效、持久地促进企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耀辉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是国内创业实验概念的提出者和创业教育的最早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张耀辉教授,向他请教了企业创新行为的若干问题。现将张耀辉教授的谈话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李雪 《经济师》2011,(9):6-8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产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讲,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较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合理化与高度化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演进,不失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刊记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就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现将访谈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雪 《经济师》2011,(10):6-8
产业结构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赶超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产业结构政策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实施体制对其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失衡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调整。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尚在形成中的改革开放初期,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结构的产业结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变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技术升级以及支柱产业的扶植等方面。产业结构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产业结构政策的若干问题采访了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唐晓华教授。现将访谈记录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中国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全国产业经济学一级学术团体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举办"2011年  相似文献   

6.
黄卫平,男,经济学博士,1951年出生于jE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数家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部)成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欧盟经济研究会理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人     
<正>李欣广,本刊重点作者。198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西比较经济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人     
《经济纵横》2013,(7):2
<正>李俊江,山东宁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经济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研究》2012,(10):257
<正>为繁荣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为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界的青年学者尤其是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经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将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于2012年12月3—4日(暂定)在南昌举办2012年"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0.
黄中伟 《当代财经》2004,(12):F002-F002
苏东水教授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学和东方管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主席。今年是苏教授执教50周年。50年来,苏教授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300多人;主要着作八十余部,  相似文献   

11.
《经济管理》2015,(3):201
为加强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促进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水平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后论坛"定于2015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本  相似文献   

12.
曲华敏  杨丽莎 《经济》2014,(8):8-10
正乌家培简介:1932年生,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是我国数量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历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副主任兼信息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信息协会特邀副会长、华儒大学特聘教授。1980年出版的《经济数学方  相似文献   

13.
宋宏 《经济师》2001,(1):6-8
石磊,1958年1月生于安徽定远县。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华夏研究院研究员。1983、1989、1992年分别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5月教育部派赴荷兰讲学、研究。主要著作:《现代企业制度———委托代理制下的竞争与管理》、《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当代中国经济论纲》、《中国农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技术基础的“新经济”横空出世,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席卷各国,经济全球化和重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浪潮激荡,…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种子企业并购对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并购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现代种子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种子企业的并购史。从微观层次上看,并购是企业发展和追逐利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企业扩张和资本集中的快速有效形式;从宏观层次看,是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本文主要从并购这一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发展影响的角度,对世界种子产业发展中的并购过程和并购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国际种子产业的并购实践对现阶段我国种子产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陈秀山,男,1954年10月出生,北京通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第29届奥运会经济影响评价(OGGI)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2006,(6):F0002
谷书堂教授,195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79年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并主持工作,198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重建后任首任院长并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谷书堂教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兼任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经济学会会长等职,并担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7.
雷平  施祖麟 《经济经纬》2008,(2):101-104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研究》2018,(4):177-177
石敏俊,男,1964年5月生,浙江新昌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兼任《环境经济研究》副主编。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时代经贸》2011,(2):85-85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扩张企业规模。企业并购也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中国正在步入经济全面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必然导致全国性的产业整合与企业重组,形成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在中国实施的并购活动急剧增加。如何通过反垄断法有效规制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并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应。经济效率的分析包括并购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效应,社会效应则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理论分析,结合最近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前景作出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