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村级组织是我国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税改前的“三提”(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农业“两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变为财政直接补助。这一改革对村级组织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对岚皋县村级组织的运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以此探究寻求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有效措施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作为构成中国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入城市后的垂直流动情况及相应的经济社会后果,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优化。以重庆市为例,从收入变化、职业层次变化、自述变化三个方面来衡量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垂直流动指数,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和性别农业转移人口垂直流动的状况不一样;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向上流动的空间;工作变化越频繁,越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向上流动,相对稳定的就业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上流动的重要因素;学龄前或中小学阶段子女是否随迁也会影响到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发展,决定其是否有向上流动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提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垂直流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不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包涵了文化政治经济的演变的复杂过程。人口流动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的验证了南京的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艺 《企业导报》2014,(13):196+145-196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和平与稳定,因此,需在新背景、新形势下研究探索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自1989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并逐渐形成"民工潮"。我国人口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主产区的粮食问题更多地表现为效率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粮食主产区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33):20-21
本文以安徽省农村流动人口数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归纳了目前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与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安徽省近十五年的农村流动人口与收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以此用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农村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利弊。最后,为提高农村人口流动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量人口异地流动,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看都是好事。大量人口异地流动形成了大量人力资本。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转到依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将带来更大的、更持久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自治机构利益代表性、自治机构换届选举、"自治机构、公共组织、政府部门"回应性等是显著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因素。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通过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角色转换,强化农业转移人口组织化程度,完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选举制度,提倡自治组织、公民与政府开展合作治理等途径,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治理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进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孟星 《上海房地》2013,(1):24-27
一、人口因素是影响住房市场的重要因素住房市场是区域性的市场,住房需求主要也是当地居民的需求,其中的人口是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人口规模、人口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人口流动、人口职业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住宅市场产生影响,其中以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流动与住房需求联系最为密切。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的总量,在统计上常用  相似文献   

11.
高房价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繁荣了房地产市场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扭曲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布局与增长动力,从而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导致城市引力的弱化。运用2005~2016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超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住宅商品房价格等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房价对人口流入存在着抑制效应,住宅商品房价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减少约0. 42个百分点;高就业水平与良好的教育创新环境能够促进人口向该地区流动;城市环境状况与收入水平虽然对人口流动有影响,但目前不是影响人口向该地流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口大村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大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以优化人口大村组织设置为突破口,针对当前人口大村存在的管理不到位问题,在全区3500口人以上的大村进行了社区化管理的有益探索,促进了人口大村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GMM动态面板模型等计量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后发现,人口年龄结构解释变量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对城市房价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代表人口户籍结构的流动户籍人口比则有助于城市商品住房价格提升。从人口年龄结构看,一线城市人口抚养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最大,三线及以下城市最小,且中西部地区人口抚养比的提升确实能对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从人口户籍结构看,流动户籍人口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东北部地区城市表现最为明显;人口抚养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流动户籍人口比升高则会对临近城市商品住房价格形成一种反向抑制作用。基于此,未来应探索建立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导致房价波动的反馈协调机制;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都市圈城市群集聚的客观规律,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间配置;加快推动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优化住房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增长量大,数量众多,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质量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的人口红利空间不断缩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低人口增长率将对经济产生哪方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晶舒 《活力》2010,(20):117-117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个人享有自由流动与改变自身社会地位机会的社会。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经达到2亿左右,他们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也应该成为评价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人口的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关系全省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的现实问题。笔者选取了肇东市C社区作为调查点.于2003—2009年期间多次深入实地收集资料.对该社区的人口流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并不一定就有所谓人口红利。实现人口红利,一个简单条件就是这些新增劳动力必须能够就业、创造财富,否则,无所谓红利可谈。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口转移和人口流动概念与内涵的界定,认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的缺陷在于将人口移动问题简单化为劳动力流动问题.人口移动并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还包括智力、技术、消费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变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的转移而不是流动,我国单向模式的人口流动必须发展为城乡双向人口移动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到2004年底,我国城市化已经达到40%,人民生活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这就对城郊农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发展城郊农业提供了大好机遇,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作者选派农村科技扶贫任村支部书记三年,现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就如何健康地发展村级经济,谈一点个人的粗浅体会,以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研究视角投向人口流出地,探讨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向及其内部的三类分化.接着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