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本期关注美元加息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3月2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首次加息。至此,美联储已经连续第15次加息,是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称,未来或许进  相似文献   

2.
速览     
《金融博览》2016,(4):54-55
01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年内最多加息两次3月16日,美联储发布了3月份议息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25%至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并未就下次何时加息给出承诺,声明称加息取决于实际和预期经济状况,并重申加息过程将是缓慢的。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大幅调低了联邦基金利率中值。按照美联储最新预期,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分别为0.9%、1.9%、3%,去年12月的预期分别为1.4%、2.4%、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凌晨2:00,美联储发布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声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75%至1.00%水平,并维持资产再投资政策不变,这是美联储近10年内的第三次加息,也是特朗普正式上任后的首次加息。笔者对会议声明的主要内容、耶伦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观点、市场反应和政策预期进行了整理,供参阅。  相似文献   

4.
黄小斌 《银行家》2005,(8):102-103
2005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达到3.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将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重贴现率也调高25个基点,至4.25%。联储在这次加息后的声明,几乎与5月份一模一样, 只是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乐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坚持其货币政策维持于“适当”的水平,并继续引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继续其加息的步伐,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刺激性”的,通过这些表述,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停止加息的步伐。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维持2%利率不变。美联储8月5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不变,同时没有发出其有意在9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信号。面对金融行业中新的压力以及消费支出走软的迹象,美联储上调了其对经济增长风险的评估。但该机构同时表示,尽管近来油价有所回落,仍认为通胀风险处于高位。在美联储的声明中,6月份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自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实施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后,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联储累计加息450个基点,仅去年一年就连续激进加息7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一举提升到4.5%至4.75%区间,成为美联储在沃尔克时期后最猛烈的一轮加息周期。在与通胀对抗了一年之后,效果如何?面对银行系统突如其来的稳定性风险,以及愈发加深的经济衰退风险,接下来美联储将如何抉择?  相似文献   

7.
钟伟 《中国金融》2004,(14):39-40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虽然如此,委员会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必要反应,以履行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看来美联储还将逐步有序地提高美元利率,这次加息意味着美元加息周期开始降临。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6年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0.5%提高至0.5%~0.75%,这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相比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二次加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回暖的确认,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联储后期加息步伐或加快,并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且对未来的预期比市场预估还鹰派. 靴子落地,一阵寒意席卷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紧跟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中国会不会加息及何时加息这个问题,成了市场上关注讨论的焦点.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与否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但从最近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看,笔者认为,中国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加息这种大招,因为主动加息意味着刺破泡沫.  相似文献   

10.
本期关注   2006年全球再奏加息续曲   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风潮.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4次以每次25个基点的相同幅度提息,其中2005年共计加息8次,2006年1月31日加息1次.目前,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50%,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本轮加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以确保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事实证明,此轮提息达到了预期目的.尽管美联储暗示本轮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但根据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及面临的通胀压力,预计美联储有可能在2006年3月和5月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且预计今年将加息3次。次贷危机后,美国曾长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给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当今这个开放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美联储加息必然又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加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分别探讨此次加息将会对我国商品进出口、资金流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内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十次加息。此次加息后,“后沃尔克时代”最激进的加息周期是否接近尾声?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5%-0.7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宣称2017年可能加息3次.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经济金融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永志 《金融博览》2006,(1):25-25
过去,西方各国央行似乎总有些神秘色彩。让人感到深不可测。其用语往往晦涩难懂.模棱两可,利率变动也常常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但时过境迁。如今西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们常常在央行举行会议之前就对利率变动情况判断得八九不离十。2004年6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来。已连续12次提高利率。在每次加息前,美联储总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通过发表讲话等形式暗示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美联储频繁使用的”渐进有序“一词的含义已与每次例会加息0.25个百分点无异。  相似文献   

15.
在2015年12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决议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首次加息,标志着美国经济的回暖和加息时代的到来,这一举动不仅对美国国内甚至对全世界的经济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就美联储的经济现状,加息原因及产生的效应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小幅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升25个基点,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调高利率.由于近期国际外汇市场的焦点集中在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上,市场准备实际早已基本到位,因此对此次加息政策的出台,整个金融市场反应平和,市场价格平稳过渡.但美联储加息本身对国际经济具有积极稳定的意义,必将对汇市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7年3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调升至0.75%~1.00%,标志着美国开启了新的加息周期。本次加息给全球经济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中国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美联储加息的主要动因来分析此举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宇 《中国金融》2006,(16):67-68
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从而升至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会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短期借贷行为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美国货币政策就不得不面对如下抉择.是要较低通胀还是要较高增长?是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美联储连续第11次加息提高0·25个基点达3·7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5%提高到3·75%。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11次以相同幅度提息。美联储发表简短声明说,“卡特里娜”飓风对整体经济的近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决定,维持现行利率不变.这是过去一年多来美联储首次在决策会议之后没有宣布采取降息行动.美联储的简短声明清晰地描绘了当前美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复苏在望,困难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