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云南进一步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地缘优势与产业优势结合,促进云南东盟国家接轨融合及参与全球经济的大循环.文章通过对云南发展边境贸易的历史进程的分析,结合云南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云南产业内贸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情谊交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结合云南花卉业现状和花卉生态产业规划建设,提出了云南花卉产业基础发展建设新模式.以期与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共同探索花卉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铃薯生产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的同时,据此认为云南马铃薯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空间较大,应针对马铃薯产业的生产特征和产业特征,结合云南实际的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导向等现状,发挥区域优势,培植特色产业,使云南省从马铃薯种植大省发展成为加工大省,强化市场营销,实现马铃薯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电力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云南国民经济发展中两个快速增长的行业,由电力与旅游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兴的、综合的电力旅游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云南发展电力旅游。兼具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大板块优势,容易形成云南旅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并有独特的行业整合基础。利用水电资源优势,以水电工业旅游为特色,把云南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电力旅游,是云南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云南发展电力旅游的资源条件,电力旅游发展前景通路。电力旅游开发模式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相应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云南玉溪通海县与河南新野县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分析,认为云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集聚态势差,集群优势弱的现状.并对云南玉溪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优势进行了客观实际分析,提出了云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云南机场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 0 4年 4月 2 6日 ,云南机场集团公司诞生 ,云南机场产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机场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结合产业优势 ,把握机遇、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加速发展 ,立于不败之地 ,是当前机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历史和现实证明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推进云南机场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关键 ,也是云南由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过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具有独特的消费特点和使用价值的柠檬需求总量不断扩大,为柠檬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云南作为中国柠檬产业发展的两大基地之一,同时又是最具优势的地区,它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未达到应有的规模。近十年以来云南抓住市场和政策的机遇,大力发展云南柠檬产业。通过对云南柠檬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云南柠檬产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中,云南要结合绿色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准确地把握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角色、地位,进行高层次、高起点的战略规划,以新思路来发展云南区域特色经济,探索出最能发挥云南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旅游业、出口工业,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增强云南旅游业竞争优势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旅游业要进一步发展,用原来的资源比较优势理论来指导已远远不能顺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从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分析云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其面临以下主要问题:高级、专业化生产要素短缺;缺乏讲究、挑剔的消费者,从而未能对旅游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制约了旅游业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缺乏战略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抓住机遇,采取相应措施,把已经存在的区位优势结合政策优势转化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在新世纪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云南省当前必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云南对外开放》一书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云南的对外开放,具有清新雅丽、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不落俗套,有创意、结合现实,联系实际等突出特点,是研究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中心的健康产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内涵出发,结合其生产资源密集度、市场潜力及产业关联带动等优势,以贵重中药材石斛为例,充分论证云南省政府将生物制药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构建,不仅对于未来云南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的建设,而且对中草药人工替代种植的农业产业化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分类评价与发展选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研究领域。文章从界定基础型、主导型、优势型、潜力型和一般型产业五大类别出发,以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为主、结合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全国各省市区数据,选取6个指标综合评价云南农林牧渔细分产业,给出具体产业分类评价结果和重点发展产业选择范围。研究思路可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支撑,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展竹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产业是云南很有希望的潜在优势产业。竹子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云南应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竹产业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生态经济建设带动产业开发的路子,实现绿山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在分析发展生物产业对促进云南特色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能促进云南特色经济和谐发展的观点;同时,指出加强科学研究是提升云南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效能的途径,并给出了提升云南生物产业科研团队协同生态效能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刘媛  陶春庆  马文琛 《经济师》2014,(1):187-188
云南花卉产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自然优势,加强对花卉产业宏观调控管理,增强科技投入,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产值从10000元/hm2到50000元hm2,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文章指出,用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用经济促进产业进步,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云南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梳理了云南省绿色铝硅产业的发展条件与政策机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绿色铝硅产业在新兴领域技术积累、价值创造模式、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创新短板与政策需求。据此,从建设联合研发平台、布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打造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创新驱动对策,对推动云南绿色铝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承接与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承接与转移的条件:一是有相应的区位优势;二是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三是组织与分工、市场差异化和环境有利于成本优势.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拉开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大幕,而产业承接却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争相竞争的资源.云南具备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具有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抓住承接和转移的机遇,能够加速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品构成、技术构成和市场构成的提升,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将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综合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着力点和关键。推进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对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步伐,提升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取得的主要成绩,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和云南自主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政策,提出了加快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学习国家有关农业发展政策,结合当前云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需要,分析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原则、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业是云南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西部开发战略的核心,实现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地域优势,采用积极有效的经营机制,对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态能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云南山区农业令人担忧的现状,以生态农业产业为出发点,对云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云南山区生态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