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雪梅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9):95-96
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影响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设计最优资本结构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通过检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方面,无论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均没有影响,银行更看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银行借款融资成本方面,我们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只有监事会特征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具体地,监事会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股权集中度越高,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结果说明公司治理因素在我国银行放贷决策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广东省上市家族企业为例,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负债融资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选择谨慎的负债融资政策,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公司董事会人数或独立董事人数越多,企业就越有可能选择激进的负债融资政策,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公司股东大会次数或董事会次数以及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个数等其他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负债融资政策选择不构成显著影响.(2)在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下,谨慎的负债融资政策降低了企业价值;相反,在公司实际控制人金字塔式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下,激进的负债融资政策降低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田力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6,(9):34-36
本文在对有关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对美日融资结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和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控制权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简单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铎新 《金融经济(湖南)》2007,(14)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是指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即从过去的股东或所有者的一元主体,逐渐扩展到包括经营者、员工和公司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其特殊的治理功能。本文围绕债务融资的激励功能、监督约束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相似文献
6.
袁铎新 《金融经济(湖南)》2007,(7):77-78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是指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即从过去的股东或所有者的一元主体,逐渐扩展到包括经营者、员工和公司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其特殊的治理功能.本文围绕债务融资的激励功能、监督约束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融资方式的不同对公司的股权构成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应重视不同的融资方式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方式做了简单概述的基础上,探究了两者的联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最后论述了应该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深入,我国上市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活动不同,资本结构也不同,公司的控制权也不同.本文论述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模式与治理结构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风险投资是针对高风险、高成长、高收益企业的一种股权投资。大量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方面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就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影响等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对学者们的主要代表观点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融集团的公司治理:典型模式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集团以及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的公司治理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三种金融集团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又不乏一些共性。比较分析后得到如下启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该以“长期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要进一步明确以风险管理原则为基础构建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应该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并使监事具备任职的积极资格;实现责任人的绩效与薪酬额度的有机结合是我们构建高效的激励机制的努力方向;要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集团化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司治理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公司治理课题组 《金融论坛》2010,15(3)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中欧美金融业暴露的严重公司治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文章提出对股权结构越分散越好、股权激励力度越大越好、股东利益至上及大而不倒等信条的反思,并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有如下启示:一是在监管中必须重视系统效应的监管责任、逐步建立综合监管模式、探索开展逆经济周期监管;二是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要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三是合理设计薪酬激励机制;四是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理性开展金融创新;五是在董事会建设方面要提高董事会素质、强化风险管理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论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管理层与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披露自身可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约束,促使管理层强化受托责任,并可以为相关主体提供治理所需信息,从而加强外部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通过降低对其他高成本治理机制的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的整体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并加强会计监管,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on the financial policies of firms strongly engage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By referring to the under-investment paradox, the asset substitution problem, the asset specificity proposi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literature, we postulate that R&D-intensive firms should adopt specific financial policies. In conformity with our hypotheses,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a sample of R&D-intensive and non-R&D firms in four maj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urope, the UK, Japan and the US) show that R&D-intensive firms exhibit significant lower debt and dividend payment levels, but shorter debt maturities and higher cash levels than non-R&D ones. 相似文献
15.
Dividend Polic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Hypothes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orge Farinha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3,30(9-10):1173-120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gency explanation for the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of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in the UK by looking at the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hypothesis drawn from the agency literature.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a significant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dend payout ratios and insider ownership is observed for a large (exceeding 600 firms) sample of UK companies and two distinct periods.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when insider ownership reaches a threshold of around 30%. Evidence is also presented that non-beneficial holdings by insiders can lead to entrench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shares held beneficially. 相似文献
16.
甄颖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49-52
财务管理目标是理财的起点问题,公司治理蛄构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分析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消亡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谈如何选择合理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财务绩效;另一方面,好的业绩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即市场绩效,体现为公司治理溢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近几年,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是讨论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却并不多,这是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鑫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2):65-70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本产权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要充分肯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路径依赖”特征,在原有制度的运行基础上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人力资本产权,对现有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渐近式的边际调整,最终在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不良的公司治理使更多的劳动和资本资源配置到经理的私人收益上,只要劳动所创造的边际私人收益为正,经理人就会减少公司红利或利息,对公司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融资效率,减少产出,影响经济增长。提高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因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而带来的资源效率的损失,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