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需要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和以前一样,也是特里芬难题。而特里芬难题所说明的正是关于储备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只不过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这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着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合理流动水平与宏观管理的现实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调控层面判断流动性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流动性是否能保证通货膨胀维系在合理水平,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际通胀率以及可容忍的通胀率可能都存在差异。流动性的波动较大,甚至受心理预期、投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难以预测。从近年来的现实来看,我国的流动性管理和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调控思路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基本相符。我国逐步试错的渐进性宏观调控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科学性和中国式哲学的逻辑性,甚至在传统货币政策理论方面,也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典型的集体行动。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可以分为霸权空位型、霸权主导型以及霸权参与型三类,影响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霸权状态、共同利益诉求、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判断。鉴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现行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应该更加注重设立短期而非长期性的目标,其短期目标应该是控制失衡和抑制美元风险。目前,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已成为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以其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既有艰巨性,亦有可行性。共同利益基础是G20推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立足点,坚持集体行动原则、通过制度化建设增强决策执行力、强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G20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避免单独直接面对或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而是应更多地利用G20这个重要平台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增强自身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暴露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文章从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大变革、美国的金融模式失去吸引力、中国国际金融实力显著提升这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措施提升我国国际金融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这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着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体系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关键货币之间汇率冲突不断,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根源是美元危机。美元面临多方面挑战。美元体制基础弱化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国际主导货币之间的竞争呈现新的特点。我国应注意发挥人民币潜在功能,完善外汇政策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宜立足于"不急不躁"战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化视角反思全球失衡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或工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其真实的起点,当前现实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当前全球失衡的严重后果,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反全球化的抗争和抵制.究其实质,乃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了维持美元霸权,以便对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漂亮外衣.因此,当今全球失衡的根源乃是基于维护美元霸权的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想彻底摆脱全球失衡的困境,必须废除当前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极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原世界金融格局中的霸主美国的金融体系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转变角色,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保障自己的金融安全条件下,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1.
关键货币境外余额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变量,它不仅会影响关键货币的国际地位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也关系到境外关键货币持有国的经济稳定和储备资产安全。关键货币国通过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手段对境外货币余额的规模、资产配置、地区分布以及持有者结构实施管理,以便实现对外融资、获取经济安全和榨取财富等多重目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经济安全、国际博弈和对外融资的目的,美国大致会阶段性地吸引美元回流并调控其在国外的分布,但美元霸权地位和美国国内的两党政治体制将使其境外美元余额的规模在长期内进一步扩张,因此人民币近期仍面临升值压力,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动荡将会持续甚至加剧。随着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下跌,美元的升值和回流在中期时段内可能会冲击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如果美国不能控制其财政赤字,中国将长期面临美债和美元违约的巨大风险。中国需要降低宏观脆弱性,加速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摆脱美元陷阱。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宏观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判断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这一说法随着投资市场的火爆渐渐被人们熟知,其相关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和衡量进行了梳理。核心思路是:以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试图从其源头及货币供求关系找到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同时又通过经济表现来判断是否出现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性货币错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货币表现,而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性货币错配的重要根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国际间货币金融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国货币错配程度,以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Daniele Checchi 《Open Economies Review》1992,3(1):83-125
Progress in financial integration calls for the abolition of capital controls, especially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raditional analysis would then predict a better reallocation of productive capacit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 formal model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show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raw unequivocal conclusions; moreover, when financial investors are allowed to allocate their wealth in public bonds, and governments pursue full employment targets, cases exist where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produces a reduction i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both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It is my view ... that the new orient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towards greater realism in regard to existing economic inequalities will imply the final liquidation of the old laissez-faire prediction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free trade doctrine and the stable equilibrium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后西方国际体系与东方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0年的现代国际体系是一个西方国际体系。历史上由于西方的兴起,欧洲或西方的政治制度、国家利益与霸权排他性地塑造了现代国际体系,深嵌的西方权力一直是该体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现在,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现代国际体系已经进入转型的前奏阶段,西方的衰落和东方的兴起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国际体系是一个后西方国际体系。在后西方国际体系中,国际政治权力正在东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标志着东方正在回归国际体系的中心,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群体性衰落,为西方世界向东方世界的权力让渡创造了条件,虽然权力让渡会导致国际体系产生某种紧张状态,但总体上国际体系不会失序,因为新兴经济体的意图在于和平渐进地改变世界权力的结构,同时反体系的革命会造成争霸战争的历史悲剧重演。显而易见,资本主义性质的世界市场仍然是后西方国际体系的一个遗传基质,西方权力持续弱化和东西方地位渐趋平衡将成为后西方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没有霸权、力量相对均衡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8.
Freddy Van den Spiegel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2005,1(4):293-304
The actual role of the US Dollar as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financial architecture, which was conceived after World War II. Since then the world-wide economic,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h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rough which mechanisms the actu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will be challenged and what will be the consequences and occasion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Artur Stefafiski 《美中经济评论(英文版)》2012,(11):1492-1501
20.
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话语和话语权的相关理论,作者解读了国际金融话语权所涉及的谁对谁说、说什么和如何说等层面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国家中心主义、建构主义、国际金融属性、国际金融利益指涉性、国际话语支配性、国际货币权力相关性的六大本质特征。其中,谁对谁说主要指谁是话语实施者、谁是话语对象以及国际金融现实建构权归谁所有的问题;说什么包括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国际身份的定义权、话题选择权和事务的主导权等国际金融话语的主要内容;如何说则关系到话语平台和话语效果等问题。在现有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格局中,存在霸权-非霸权的话语分布结构,其功能包括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与稳定的积极作用和制造发展幻觉、用假象替代真实、安排等级、树立国际权威等四个方面的消极作用。作者认为,由于国际金融话语霸权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单极,中国应该理性选择沟通、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从强化话语权意识、构建本土化金融理论、增加国际金融组织投票权、主动设置国际金融议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争夺国际金融定价权等六个方面来有效提升自己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