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涛 《董事会》2011,(8):21-2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6月27日,审计署在投人4万人、花了3个多月时间进行全面摸排后,最终提供了一个权威数据: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务余额高达10万亿元,这不仅高于当年全同财政总收入,更远超银监会2009年底7万亿元和2008年底4万亿元的估计。可见,如果不加约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某县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特点、成因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实证分析,从审计的角度提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基于企业杠杆操纵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对微观经济实体的挤出效应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长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迫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信贷资源的挤占,企业有较强的动机通过粉饰真实杠杆率来增强外部融资能力。基于城市层面的政府债务数据,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上市公司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显著加剧了企业的杠杆操纵程度,可能导致企业存在虚假降杠杆的情况。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在非公开发行债务占比更大、财政分权与财政压力程度更大的样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于企业融资约束更强、债务结构更依赖银行贷款、预算硬约束和信息不对称更大的样本。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面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操纵提升了企业信贷融资能力,但也加剧了企业未来债务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杠杆操纵的视角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积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企业虚假降杠杆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索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总体的促进作用;(2)从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削弱指导性环境规制、增强处罚性环境规制倒逼企业等主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3)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数字经济水平均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大,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正式发行,国际金融危机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坚持"全国统一,高标准,严要求,责任落实和风险控制第一"的原则来设计,完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过程管理制度、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三位一体"监督管理制度和"红黄绿灯"网络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专项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专项债务限额的合理分配成了重中之重。财政部为各地债务限额的分配制定了标准,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分配到的债务限额与其经济基本面存在偏离。本文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限额分配公式,测算了其中的客观经济因素对实际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的解释力度。结果发现,在省份层面,财政实力、投资需求和债务风险约能解释73%的新增限额,而在地级市层面仅为63%。本文进一步使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探究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的分配逻辑并发现,除分配公式中提及的客观经济因素外,地方政府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效果、争取债务限额的动机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新增限额的分配。最后,本文评估了地级市层面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并考察了不同的分配结果所产生的后续影响。研究发现,过量的债务额度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但也导致当地偿债能力的恶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专项债务限额分配和使用情况将地级市划分为四类,对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数字     
1411.8亿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1411.8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元,上涨幅度达到了350%。2012年全年,四个一线城市的总土地出让金仅为1962亿元。5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对中国潜在的债务风险表示关注,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占到GDP的50%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中国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被关进“预算的笼子”,要求增量债务需通过地方债券的阳光渠道。2014年年末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甄别,从特定角度可以说是通过改革促使中央对地方存量债务的主动并表,实现了政府部门内部杠杆率的转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阶段性的缓释。  相似文献   

10.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金融危机后,地方融资平台经历了5年疯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风险,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尤其在资源型城市,由于其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环境破坏严重等原因,政府负担的城市发展任务更重。所以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能源储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财政状况更是逐渐恶化。以地方性债务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最后给出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稳字当头"?一是要抗冲击,二是要防风险,三是要保平衡。冲击主要来自于外部,中美多方面的角逐和博弈,新冠疫情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包括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违约、可能出现经济"类滞胀"等等。保平衡就是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力是支撑国家创新能力和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关键,如何驱动城市创新的可持续性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生产性政府债务的视角,以“四万亿”计划的推行为契机,采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以生产性目的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这主要是源于基础设施支持效应、政府创新补贴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创新力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行政级别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以有力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但是以“借新还旧”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则难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本文的研究表明,倘若地方政府债务具有生产性目的,则可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用途债务资金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制度条件,要因时因地制宜地调整制定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政府债务与创新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18年起,中国开始全面展开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穿透式监管。监管旨在防止信用过度扩张、加强债务硬约束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是落实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举措。为考察这种宏观审慎措施的经济后果及作用机制,本文构造了隐性债务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估计了企业传递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开展穿透式监管后,地方隐性债务水平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对于监管前隐性债务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风险传染性和特质性风险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隐性债务监管在微观上减少了系统性风险在证券网络中的传染与蔓延。以上微观影响在个股关联性较强、金融风险敏感度较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风险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穿透式监管有效抑制了地方隐性债务盲目扩张,降低了地区信贷约束、信用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个股风险传染性和特质性波动。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微观传导效应,并为宏观审慎政策的评估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长达数年的下行周期,因此加码基建投资对于支撑内需十分重要。但是,作为基建投资的主要执行者,地方政府面临着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挑战;而且在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下,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融资的能力将严重受限。很多投资者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困境不仅会导致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明  相似文献   

15.
吴健 《董事会》2011,(9):93-94
平台债务风险有一定的压力,但并没到压垮的程度,只要合理控制新增负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债务风险的化解并非难解过去的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政策年",从不太为人关注和了解,陡然成为了经济界热点和传媒界焦点,进而成为各项政策的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信息》2011,(9):75-75
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今一头是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的土地,一头是压力日增的地方债务,“卖地还债”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据同策咨询与研究发展中心测算,一般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拆迁安置等各类成本后的净收益率至少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地方发债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行为。 本文利用 2009 ~ 2017年地级市城投债发行数据, 实证分析了地方债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 结果表明, 城投债发行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 城投债债务投向不同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 债务资金投入到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影响, 投入到综合类行业、 房地产业、 科技文化行业中将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 投入到金融行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本文对如何提升债务资金利用效率和合理规划地方政府债务投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欧洲各国都经受着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而中国在2008年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后地方政府形成了大规模的负债,违约风险也较高。在政府预算信息披露公开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地方债务的真实数据仍不够清晰。政府机构是社会公民管理国家的代理人,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公开透明才能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理论上论证地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完善现阶段地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PPP模式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同时,PPP模式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投资风险较高,在决策时应加强风险的识别和管控。对投资人来说,BT模式惯有的"短平快"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优质的BOT项目稀缺,PPP将会是未来的市场方向。这需要投资人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做法为切入点,阐述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承担大量债务的事实基础上,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阐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