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洁 《科技与企业》2012,(15):367-368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人数有了很大增长,当代女大学生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女大学生承受着来自传统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双重压力,因此产生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冲突。本文旨在研究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军明 《河北企业》2014,(12):121-121
<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增至717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突击整容美体,在个人形象上做投资,以便增加求职机会。据了解,每逢寒暑假都会有学生集体整容的现象,并且据多家整容机构反映,每日门诊量的近80%均为女大学生。另据专业机构的调查,在南京、上海等8所高校中,自己或身边同学做过整容的人数比率为32.67%;认为整容除了能带来满意的外表,还能增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之女大学生人数的剧增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在求职过程中,“男尊女卑”等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因此,重视女大学生公正、公开、公平的就业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院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随处可见的性别歧视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女大学生参与平等竞争,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获得理想的职业;如何在职场中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女大学生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更进一步的去探讨当前我国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这些主要问题深入浅出分析,从而为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以学校和社会为两个立足点,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按照女大学生自身情况得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更难.本文立足于调查当前河北省一些工科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从个人、社会、学校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她们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性别歧视、增强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改革学校的专业设置等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女大学生的就业尤其困难,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武器。本文从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提高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女大学生的就业尤其困难,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武器。本文从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提高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京 《企业导报》2012,(24):206-207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空间的位置取决于个体拥有和占有的资本数量和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不断升温,女大学生考研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考研逐渐成为女大学生社会流动的一种资本。本文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我国女大学生考研的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成为了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自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1999年政府对大学生进行扩招之后,大学生人数迅速激增。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约85万人,2014年在校大学生为2468.1万人,15年之间,大学生人数翻了将近30倍。这一现状表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是当代中国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今年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动选择报考网络大学接受继续教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届毕业生的报名人数比以往几届成倍增加,占到了目前招生总人数的三成以上,而以往报名的学生多是以在职人员和在校生为主。在北外网院,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咨询报名,这些学生大多认为,毕业后再  相似文献   

11.
“80后”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占据了目前高校在读学生的绝大部分。“急婚现象”是在“80后”女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婚恋倾向,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对女大学生婚恋观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特殊现象入手,对“急婚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若干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建伟  杨军 《价值工程》2014,(5):223-22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女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本文以高职高专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高职高专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创业困难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缓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对解决目前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新一届毕业生就业高峰的来临再一次凸现出来。用人方由于对女大学生有很多的顾虑,在招人时往往考虑男生,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只有找出女大学生的就业瓶颈因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从成都市2006年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入手,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以期对解决全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女权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社会性别理论,成为了现今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视阈,这自然也包括上世纪中才兴起的人力资源理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而女大学生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半边天"。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比较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此情形下尤显突出。研究该问题应当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充分认识女大学生这类特殊人力资源的特性,这才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上网人数最为集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在社会网络道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题拟以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渠道,着重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秦秀清  刘茜 《中国就业》2010,(11):15-16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性接受教育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然而,女大学生由于其性别特质,就业已然形成了一个新难题,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女大学生就业,最为关键的是其就业力状况,而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力水平还不够高。就业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  相似文献   

17.
汪传荣  王辉 《中国就业》2014,(12):20-21
正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属不发达山区县,财政资源投资有限,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目前累计约有3000多名大学生未就业或不稳定就业。为有效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天台县不断探索创业帮扶形式,结合当地电商产业发展较快的现状,提出"民间投资,政府帮扶"的创新模式,打造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打破了以往只依赖政府投资的单一渠道,目前已利用民间资本建成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2家,创业培训基地2家,今年以来吸引了300多名大学生加盟创业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国家将更多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而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境遇,他们与其他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处世态度,而其中一些学生渐渐引发了畸形的人生处世观点,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当今时代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更加关注这一学生群体的良性发展与健康心态。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内较多人数的三种特殊家庭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阐述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对特殊家庭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由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贫困生的现状,在概括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寻找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探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心理上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摆脱"精神贫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大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10万人,毕业人数越多,就业压力越大,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在择业时面对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不知取舍,这不仅对毕业生本人造成了就业障碍,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