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通过法律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控制的一项原则。法治的形成率先归于中世纪法律之上观念及其对现代自由的影响。法治意味着一系列的价值和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则,它们体现在人权和民主之中;它要求制度设计的某些基本原则,能够包含民主、保护性、有效的政府、制衡和司法独立的价值;法治使个人权利的发展免受挫折。其中,法治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其意味着有效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契约精神是体现契约关系,并以平等自由、权责对等及诚实守信作为主要内容的尊重法律、维护规则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识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契约精神对其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此为论题,以契约精神的基本内涵为着眼点,探讨了契约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并列举了培养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必要性.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契约精神的认知,本文特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于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法治德治并举是理论创新的光辉成果 法治德治并举,是以平等为基础的民主运动和富含反思勇气、责任意识的人文精神的结晶,是对前人优秀法律文化批判继承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光辉成就.总之,法治德治并举这一主导型法律文化,维护了社会主义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和均衡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确立了正确的利益原则,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十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一套法学基本理论,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法律实践的精华.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理论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形态.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内容的基础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理论基础.因此,作者希望通过部门法的视角,探索在法律社会化、生态化进程中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变迁、发展空间和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冯玉军,胡美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与此相应,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平等实现法定的各项权利,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要履行此项义务,国家不仅应为保障公民实体权利的最终实现设立有效的司...  相似文献   

6.
陈丽洁 《特区经济》2010,(12):240-242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公民的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平等和应有的保障。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农民权利法律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7.
<正> 公民的标准是什么?不管如何定义,这几项权利是应该有的,公民应该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平等税费责任和义务、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平等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能够平等的享受这几项权利,就应该算是公民。如果我们将城市居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标准,或者说作为衡量农民是否是一个完全公民的参照系。我们来看一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距离公民标准还相差多少。  相似文献   

8.
《现代乡镇》2004,(9):45-45
中国政府已经下决心依靠法治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行政许可法》本身的目的,是对政府本身权力的极大限制,它真正体现了法治的精神:法律本身最根本的功用是限制权力而非限制自由,但这一关键性的观念,并未成为权力者乃至整个社会民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股权的属性     
股权是股东完成对公司的出资义务后,对公司所享有的权利.《公司法》第四条是这样规范股权的,"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法》中对公司股东权利的这一规定,是有关公司法律规范中对股东权利的最为明确的规定,也是法学理论对股权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与现代公民道德是同源的,二者都是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即实现人们希望的社会理想状态.平等、民主、正义、公平既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法治精神,弘扬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也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负责任的道德新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2017年10月《民法总则》颁布施行以来,关于遗失物制度中拾得人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遗失物制度中拾得人权利与义务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在发生遗失物返还纠纷时,现行立法体现出了明显滞后性的结论。因此在民法典遗失物制度的编撰过程中,只有充分贯彻公平与诚实信用等民事法律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拾得人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才能更好的解决遗失物返还纠纷。  相似文献   

12.
杨燕 《黑河学刊》2011,(5):79-80
信赖保护原则是目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权行使过程中,在注重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强调公正,强调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人的合理利益的保护,它体现了现代法治公正、平等、人权等基本精神。随着我国行政法治进程的发展,信赖保护原则应当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市场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法制社会。法治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法律的多繁,而在于它拥有的法律是完备的和规范的。法治社会把权利作为法的根本内容,把维护和保障权利人的权利作为法的社会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权利人对自身权利的享有和实现。法治社会也不意味着权力的削弱,而是权力的行使从直接性转化为间接性,或者说,社会组织结构由权力支配法律转化为法律支配权力。法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自由和权利。"自由"是权力不能直接涉足的领域,它是属于法律的规范范围。"权利"则是自由的具体化,是法律规范下权力行使与所  相似文献   

15.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法律机制里面的基本法是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它规定了14个字为市场经济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诚实信用。前8个字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规律,法律是经济的体现,法律的准则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另外6个字是市场经济道德准则的深化。 《民法通则》中又将《民法》所调整的横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61年.德国伟大的法学家鲁道夫·耶林发表了其不朽的名作《为权利而奋斗》.他认为法律的生命是奋斗,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公民,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应当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公民的权利.更是一个公民为国家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行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以及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9.
《发展》199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及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 一、市场经济关系主体独立自主的地位需要法律认定。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个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组织,他们在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的直接目的是赚取最大利润。市场主体需要法律确认其独立的法律地位,从而公平、有效地配置其权利与义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法律确定市场参与者的主体资格,赋予其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特别是建立法人制度,使企业拥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一切权利,令其以自己的财产对债务负完全或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层单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重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社区法治建设,需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融入社区治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和环境,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到法治社区的建设中来,形成良法善治氛围,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