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江苏江准动力股份有限公司"JD"商标印尼抢注案最近终于落下帷幕。这场长达11年之久的恶意抢注商标案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江准动力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因证据充分、举证得当,有力地驳倒了商标恶意抢注方——印尼华人张义云等人,首战告捷,成为第一轮知识产权侵权案的胜诉者。由此,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在印尼市场  相似文献   

2.
三名男子在前一路狂奔,后面数十人紧追不舍。眼看被后面的人追上时,前面一男子突然摸出了一把黑乎乎的手枪……这并非一部警匪片的拍摄现场,而是一个多月前出现在成都街头的真实场景。过去的几年中,类似的场景已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上演过数十次。 那么,这些持枪行凶者是些什么人?他们的枪来自何方?中国西部地区的黑枪生产和交易到底猖獗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5,(8):88-88
日前,新科、康佳等几家著名企业商标被某俄罗斯公司抢注一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又一次提醒国内企业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是国内企业应该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09,(9):55-55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4月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食品集团的胜诉足以证明,国内企业在海外遭受恶意侵权时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夺回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中美家电贸易大战进入决战。国内彩电业巨头纷纷发表倡议,呼吁国内社会和公众支持中国彩电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此举再次表明了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挑战的立场和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历时一年多的中国彩电业应诉美国反倾销一案,以中方失利而告终。前不久,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彩电在美倾销成立,中国出口美国的彩电已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因此中国出口美国的21英寸以上CRT彩电将被征收反倾销税。此次中国彩电业应诉.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逃脱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中外企业之间有关商标权的纠纷还会不断产生。中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如何积极运用有关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不容忽视的。本刊特辟“谈案说法”专栏。与大家共同探讨“入世”后的有关法律问题。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司万方 《新财经》2004,(2):94-97
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模仿的年代或许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9.
杨育谋 《中国MBA》2004,(4):100-103
由于看中相对于传统CRT彩电的高利润率、新技术水平的代表形象以及对日后“液晶时代”的极大期许,众多彩电企业纷纷进军液晶电视领域。但国内家电厂商既在面板供应上受制于人,又没有大规模组装的成本优势,能不能像传统CRT彩电一样笑到最后,现在还是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进程趋势加快,中国企业在市场拓展的时候一定会遭遇国内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新问题。像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知识产权的滥用,倾销与反倾销。垄断与反垄断等等。这就要求国内的企业一定要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一定要研究并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等到问题来临的时候将是一脸的茫然。  相似文献   

11.
美国“337条款”调查与中国出口企业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改革与开放》2005,(1):26-26,33
<正>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受到美国"337条款"的调查,国内的企业需要了解有关337条款的内容以及其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更需要采取针对这一新的贸易壁垒的有力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并着眼于建设中国自己的专利体系,从而培养中国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台北唯冠和深圳唯冠均是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从2000年起,台北唯冠在多个国家与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2009年,台北唯冠将其拥有的IPAD全球商标权以3.5万英镑转让给苹果公司,但深圳唯冠并未转让其在中国内地拥有的IPAD商标权。2010年,苹果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一起争夺IPAD商标权的  相似文献   

13.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4月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食品集团的胜诉足以证明,国内企业在海外遭受恶意侵权时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夺回自己的权利。根据裁决书,法院要求德国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撤回其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王致和"商标。原告王致和食品集团德国代理律师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在现场听取了法院裁决,而德国欧凯公司律师没有到场。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美国"337条款"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让国人对它逐渐熟悉起来。从最初的不知"337"为何物,到知晓,进而谈"337"色变,这个过程对于许多曾遭遇美国"337调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教训是惨痛的。"337条款"因为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此后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这一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今天所讲的"337条款"实际上是指1988年《结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42条中"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337条款"是一种旨在为美国国内产业提供强大的主要以知识产权为手段的贸易救济措施。负责审理337案件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它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展开这一调查。与美国费时耗力、复杂冗长的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