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是对二十多家在华跨国公司进行访谈后形成的一篇有关在华跨国公司员工发展体系的研究报告。通过系统性的概括和实证举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在华跨国公司员工发展体系镜像图:它是一个系统,它从事业、感情、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同化和融合。其中,“员工发展规划”是这一融合的主线和轨迹,“员工年度发展计划”是这条轨迹在每一阶段的细化。  相似文献   

2.
如想象中的一样,王均豪年轻、睿智、谈笑风生。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员工们并不称呼他“副董事长”:而是喊他“均豪”。这让我想到在跨国公司,员工们也总是亲切地直呼老板的英文名字。  相似文献   

3.
老板与员工,在职场上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他们既针锋相对,又互相依赖。调查显示,老板与员工之间存在“沟通”和“信任”两大障碍,与老板同处一个屋檐下有时需“攻守兼备”。  相似文献   

4.
史斌 《环球财经》2005,(1):29-30
提起跨国公司,人们并不吝啬赞美之词,就连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对决,也往往被人们习惯地比喻为“蛇”和“象”的游戏,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  相似文献   

5.
李琳 《中国MBA》2004,(7):78-80
随着朗讯(中国)四名主管因涉嫌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而被集体解雇,中国商业国中盛行“潜规则”的问题同时也被摆上台面,在指责跨国公司行为的同时,我们更多地需要对自己的商业环境和法规等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从百思买到芭比娃娃,从百事中国到达能、雀巢,数家跨国公司正在收缩中国阵线。部分跨国公司的撤离折射出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尽管有着诱人的机遇但已经不再是“新兴市场”,相对过去依靠便宜地价、廉价劳力、优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时代,如今的企业的运营环境日渐艰难,他们必须要面对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和政府的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7.
黄蕾 《中国经贸》2011,(13):22-22
一提起“走出去”,我们立刻联想到国际化和全球化。在“走出去”以后如何发展,这需要的是真正的本地化过程。回顾改革开放30年,各种各样跨国公司在中国能够成功地发展下来的原因,应该归功于他们实施了非常成功的本地化战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8.
丁松 《科技和产业》2004,4(6):29-30
<正>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们不仅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更觊觎国内雄厚的人才资源。聘用本土员工 高薪直接聘用中国本土的员工是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的最基本的战略。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本地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蔓延的时候,有哪一块市场能独善其身?跨国公司挟资本而来的时候,如何感动“上帝”成为他们的目标,而仅靠“脸谱”的中国化注定打动不了“上帝”。  相似文献   

10.
作为领导.当下属表现杰出时,是否曾经错过了感谢他们的机会?不懂得对下属提供有效的称赞和奖赏的经理并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是:“薪水就是对员工的认可。”“只要下属尊重我就行,我不在乎他们是否喜欢我。”“如果他们想要温暖.可以养只小狗。”但自从研究开始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那天起,就发现员工一直在寻找“胡萝卜”。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巨头”何以青睐浦东浦新迄今,用万商云集,趋之若骛来形容海内外客商竞相抢滩浦东,纷纷“安营扎寨”,恐怕再确切不过了。特别是跨国公司捷足先登,相继有60多家落户浦东。他们何以青睐这块热土,带着这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几个世界著名公司在中...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许多人选择沉默或称颂的时代,有一批耄耋之年的知识分子,他们坚持独立思想,直指中国的巨大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严重破坏,腐败四处蔓延,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道德滑坡……他们提醒国人,中国矛盾重重;他们直言:“不改革,无出路。”  相似文献   

13.
焦点荟萃     
集体腐败行为的产生及防治倪星、王立京日前撰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集体腐败行为及其防治措施。他们指出,当前由于集体腐败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压力,因此不少有着共同利益的政府官员便趁着制约集体腐败的社会规范尚不健全,逐步形成“分利联盟”——一个个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小集体。他们利用手中的政治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快讯》2012,(34):30-41
今天,我们如果在日本日立公司员工的面前,说“日立电视有多好”、“20年前的日立电视到现在还能用”的话,日立公司的人会有些尴尬,因为他们已经放弃家电产业了。“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上海:建设跨国采购中心蓄势待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良 《开放潮》2002,(2):28-29
中国要实施自己的跨国经营战略,但同时又应该创造一切必须的条件使海外跨国公司能够顺当当地进来。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是最先培育出跨国公司的城市之一,以后将成为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高地”。本期推出──跨国经营是生产力达到更高水平后要求分工深化、规模扩张的一种表现,是在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主动、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跨国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到1995年底,全球跨国公司已经发展到4万家,拥有30余万家海外子公司,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相似文献   

16.
方珂  卞鹰 《特区经济》2008,235(8):102-103
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生产的产物,一般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等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因此,跨国公司海外地区的薪酬管理必然涉及到不同来源员工的薪酬公平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考虑到各国、各地区的薪资水平所存在的差距给跨国公司的员工薪资定位带来的困难,以及不同来源的员工对薪酬公平性的不同判断。跨国公司应该根据员工的来源分别采取相应的薪酬策略。  相似文献   

17.
穆易 《新财经》2012,(2):90-92
在环保“紧箍咒”面前,本土车企与跨国公司的技术暗战早已开打。凭借技术优势,跨国公司已经在节能汽车产品和技术上抢得制高点。但尚不能断言本土车企就一定不能走出一条技术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资讯·管理     
国内企业抵御跨国公司进攻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最迫切的难题之一是规模化程度低。由此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也许国内企业根本无法抵御跨国公司的进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有识之士对国内企业的战略定位进行了解读:第一,“超行政”集中化。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就是通过行政命令合并地方企业,成立巨型集团公司与跨国公司抗衡。因为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存在纯粹的一国经济,更不存在什么“省属”、“市属”企业,而我们迄今仍然保留这些企业的“省属”、“市属”体制大大阻碍了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化集中。不过,若真想整…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迫切需要人才,尤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许多在华工作的跨国公司的老板们这样呼吁。特别是在这些公司将员工本地化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时,对一流企业管理人员的渴求就变得更为迫切。人才,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已经成为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步骤。在这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人才济济,技术精湛,设备精良,实力雄厚,在国际化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浦东开发以来,世界上500家著名跨国公司相继有60家到浦东投资建厂,“安营扎寨”。笔者在调查20多家跨国公司的基础上撰义,试图对跨国公司投资意向、投资抉择和投资趋势有个初步的分析,以便窥探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奥秘,更好地吸引外资,加快浦东新一轮的功能开发。一、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依据跨国公司大多具有高瞻远瞩的卓识和审时度势的眼光,以及运筹帷幄、把握时机的胆略。他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浦东这块东方热土,不是随心所欲,盲目投资,而是经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