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婕  李勇 《山东经济》2013,(1):24-29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的高增长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奇迹"的真实图景探讨尤为激烈,而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解释和判断。面对新的情景和发展阶段,未来机制转型是关键。对寻求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基本逻辑思考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找寻到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增长机制,并最终超越东亚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已历时40届的世界经济论坛,从未忽视过的区域经济探讨主题中,对于拉丁美洲的关注点集中在与经济相关的"外交与民主"进程上,而对欧元区和非洲经济的探讨甚至直接用上了"反思"一词。只有关于亚洲等新兴经济的主题是积极、明确、亮眼的"崛起"一词。本次论坛主题定为"改善世界状况——反思、重设、重建"。经济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将此解释为"反思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进程、重建相关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3.
石油价格的提高已经被广泛地认定为是导致衰退、过度通涨、生产率下降和低经济增长的罪魁。本文将重新检验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首先,指出把石油价格冲击解释为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原因时所遇到的那些概念性的困难,然后追溯石油价格冲击论者是如何解释这些困难的。其次,对认为油价波动至少是美国宏观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的观点提出异议。批判性地检验那些导致很多经济学家将外生政治事件作为石油市场模型核心因素的证据,还提出了宏观经济变量与油价的"反向因果关系"的证据。再次,尽管近期的石油价格冲击没有一次被认为导致了美国的经济滞胀,石油价格冲击假说仍然被广泛认为能够解释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我们要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长期性地出现了"超额货币"现象即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存在着反常关系,被国内外的学者称之为"中国之迷".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之迷",即经济资源的流动性深化假说.该假说认为正是因为经济资源流动性的不断深化,才使得市场经济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货币化阶段和虚拟经济阶段是"中国之迷"现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笑话说,如果一只鹦鹉懂得说“供给”和“需求”,那么它就是经济学家了。当然,这只是指早年的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家还要能够解释股票为什么会下跌。经济学家给自己的定义是要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世间任何事情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采用经济学还是社会学的理论都不能够合理地解释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国有集团公司在行为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性,而政治学解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基于政治学解释的国有集团公司行为的优化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不能以“民本经济”和“民有经济”代替“民营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东 《特区经济》2003,(12):6-6
某记者采访我时问道:"浙江民本经济的动力在哪里?"我向他解释说:我们不提"民本经济",只提"民营经济".还有人提出:"为何不用'民有经济'代替'民营经济'?"那么,究竟能否以"民本经济"或"民有经济"来代替"民营经济"呢?我想对此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范先明 《特区经济》2007,224(9):283-286
华为的成功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因为华为恰好进入了技术进步最快的信息产业,有人认为是因为华为赶上了中国通讯设备整体性更新改造的机会,有人认为"时间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法宝。然而,这些解释是不完整的。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这一根本性的因素就是其建立在"熔炉"和"马赛克"基础的强势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所谓注意力经济,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争夺眼球"的经济,这往往会让人想到网络经济和大众传媒产业。从对注意力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电视台能以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出售"标王"广告?这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唯一能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一网打尽的高能武器。而且也可以揭示传统经济学很难解释的"明星"现象。一个明星做一次广告的收入可以上千万元,比上千个工人辛勤一年所得还要多,能说明明星一  相似文献   

11.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可以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其一,非经济霸权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反超"经济霸权国家;其二,反超后,原来的非经济霸权国家为何以及如何"转变"为新的经济霸权国家。关于"反超"问题,如果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技术和制度,当经济霸权国家对非霸权国家在这三方面的"净"影响为"正"且较大时,反超就可能发生。"转变"问题涉及产权理论,转变的发生与否取决于该国将外部性内在化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结果。产权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解释模式可以解释历史上的两次更迭,并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预测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基本概念与理论(一)概念1.整合关于"整合"的概念或定义尚无统一说法,有些学者将其解释为统一(unification),有些则定义为合作(cooperation),无论是统一或合作,都未能将"整合"与"融(溶)合",(mixture)区别开来,因为融合更多强调的是"融化汇合为一";而"整合"更突出的却是互动的过程(process)与可能发展(possible developments)中,以协商或协议为工具来达到某些共识,并且在此共识下承认并接受个体的个别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解释》一书中,张五常示范了一个温度理论,然而分析表明:张五常所谓的实证只不过是一个循环论证而已;而且他反复利用无关因素来挽救其理论,也违反了最基本的"穆勒五法"。  相似文献   

15.
张永军  冯并 《西部大开发》2015,(Z1):120-15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简称"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具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也成为中国和全球地缘经济理论财富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论创新,也已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实践。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冯并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有较长的时间在西北地区工作和生活,对丝绸之路的各种信息比较关注,也颇有研究,从历史到现实经济发展活动都有猎涉和观察。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他认为,"一带一路"应加上"一洲"的战略构想,在他看来非洲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同时更为中国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新年伊始,面对新常态、新丝路、新西部,本期《丝路大讲堂》栏目,特邀冯并先生,以《代言丝路经济(上)》为题,就"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重大问题,为县市决策者详尽解答,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最基本概念.1993年它已经成为宪法中的一个条款,但中国的法律没有给予它法定解释.理论界的主流解释则违反了形式逻辑,出现了循环定义.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从逻辑上解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经济看成是大系统,市场经济是其子系统;一种是把市场看成是大系统,市场经济是其子系统.依据前一个思路,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也是民主经济、民本经济、自治经济、自主经济、分权经济、分散经济、竞争经济;依据后一个思路,市场经济就是以商品交换为网络的(社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7.
范式一经产生就因其解释上的自闭性和不可通约而陷入范式研究的困境,并被各种批判所笼罩。在范式思维影响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始终处于范式争论不休的状态之中而难以自拔,范式融合方法就是在批判和争论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范式融合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理论范式结合的"两角解释模型"和三种理论范式结合的"三角解释模型"以及分别与两种"解释模型"相适应的多种解释方法。范式融合方法有其解释上的优势,也有其分析上的不足。范式融合方法和范式方法可以分别得出"范式融合解"与"范式解",从而构成一个"复合解",彼此相互补充。它们既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也可以为国家决策者提供互补的处方。由于还只是刚刚起步,范式融合方法并没有被学界充分运用,其运用情况还需要得到学术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近期,银行业屡遇钱荒,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的隔夜拆借利率,甚至达到创纪录的13.44%。有人猜测,这是央行允许或有意拉高货币市场利率。笔者认为,如果这一猜测成立,则唯一合理的解释应是央行是为了"防止人民币突然之间的大幅贬值"。市场利率的突然飙升,不仅会造成严重的金融恐慌,同时客观上会造成中国经济的"金融窒息",会造成实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一幅苏富比估价达人民币1亿元左右的画作《无题》,遭遇各种吐槽:"无字天书"、"一种很舒服的空白"、"局部放大的草纸"……近年来,不断有类似的天价艺术品出现。有人说"看不懂艺术家的世界",有人说"市场不需要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中介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中介理论是以交易成本为核心概念的一种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中介可以克服与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交易成本以及由金融交易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因而得以存在.近年来,随着金融中介职能的转变,金融中介理论开始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金融中介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这一核心问题,简述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