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前读到某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企需理清主业,市场已经很成熟的领域,国企必须退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     
《上海国资》2010,(5):8-9
金融国企加速回归国资委 随着近日广州市财政局监管的111户国有企业正式移交广州国资委监管,金融国企回归国资委的步伐开始加速。据悉,北京、重庆、天津、山东、上海等地已经将地方金融类国企移交,由当地国资委进行监管和业绩考核。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企经营者非市场化的种种问题制约了国企的发展。国企经营者的市场化,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聘用、管理和解聘,其报酬也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改由行政主管任命的上下关系,为市场供求双方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使经营者的被动性、机械性和惰性,改变为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国企经营管理真正走上市场调节高效率的轨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一条件。实施国企经营者的市场化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俞罡 《宁波经济》2005,(10):12-15
如果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痛苦与国企相似,那么幸福的获得也应该是相似的: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国企经历改革阵痛,已经化蛹为蝶,幸福着,美丽着:我们也应该有理由相信,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改革的阵痛,也一定会化蛹为蝶,虽然有痛,但一定也会幸福.也会美丽。  相似文献   

5.
苏如明 《中国经贸》2012,(20):235-236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化国企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而介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优化国企财务管理的思路,以期对提高国企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体经济》2005,(3):47-47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在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上,过去20多年来,中国已经把根据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能设想的可能改革方式全部试过了,只有一项还没有,“就是大规模私有化”。但“大规模私有化”显然也不能解决国企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国企还没有试过大规模私有化的改革,但从已经发生的事件看,国企改革已经出现私有化的现象。认为私有化就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根据世界银行和许多其他学的研究发现,苏联解体后,有的国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以后,政府给许多原大型企业的补贴比大规模私有化以前更多,  相似文献   

7.
动态传真     
《开放潮》2000,(8)
北京今年破产国企 将达100家 北京市今年全年国企破产户数将达到100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3家,仅这1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破产项目可累计减少账面亏损约1.4亿元,减少实际亏损4.7亿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破产项目有78个,其中,26项属终结破产,3项完成兼并,其余49项已由法院立案或宣告破产。 据了解,为加大国企破产工作力度,北京市出台了国企破产准备金制度,以援助那些连年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国企尽快实现破产。国企破产准备金由政府筹集,每年2到3亿元。 下岗制度20…  相似文献   

8.
声音     
李荣融:4亿以下国企可向管理层转让 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议论纷纷的国企MBO问题终于有了结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企放仅已经很多了,关键是怎样设计机制,主要是要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使战略等想法真正能够实施  相似文献   

10.
赵晓 《宁波经济》2007,(2):42-43
经常有朋友和我谈论国企,但我发现许多朋友对国企已经非常生疏,他们所谈论的国企是历史上的老古董,而不是今天鲜活生存着的国企。众所周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脱胎而来的,期间经历了改  相似文献   

1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传统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这就引发我们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深思,需要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杨承训 《南方经济》2005,(11):31-34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一文主张国企尽快私有化,认为其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要求和选择,设计了一个兼顾四方利益的“均衡模型”。但其模型并非均衡,强调的重点是突出收购者的利益,政府出售国企不必“纠缠”价格,实际上等于贱价出卖或一送了之,形成四种不均衡。大量的实际材料证明,MBO已经出现了不少严重问题。如果取消了国企的主导地位,实现私有化,那就一定是灾难性的“非均衡模型”。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当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为改善国企经营管理服务,而不能去充当私有化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稳定主导下的数量膨胀 中国的国企困境曾经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而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这减少了中国对经济增长数量的依赖。同时,过分关注数量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头号话题对于世纪末的中国,“国企改制”是中国改革的头号话题。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龙头一”国企改制”的成败对中国经济改革生死攸关。1999年是国企脱困的第二年,关键的一年。然而,中国再没有比国企改制更伤脑筋的难题,没有比这更让中国人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事了。这个从改革之初便已说起的大话题,至今,已经说了20年了。这个说了20年的老话题,却直到今天,还是那么让人慷慨陈词,忧心如焚。这很像中国足球,建国50年来,我们为中国足球呐喊,为中国足球流泪,为中国足球痴狂,为中国足球痛不欲生,我们在胜…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中国,收入分配不公成了一个极易引起社会不满的尖锐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此提出要做好三件事情,其中之一即破除垄断,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我看来,国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收入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改革实际指的就是国企,尤其是央企,应该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承担更大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0,(10):6-6
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国企整体上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轰动效应了。但锦江国际集团的整体上市仍然吸引了不少眼球。  相似文献   

17.
被媒体誉为“国企改革最大动作”的债转股已经启程。随着北京水泥厂等4家国企“登车”,许多人精神为之大振,好像忽然找到了一个法宝。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债转股虽然是个聪明人提出的聪明办法,但要收到实际的效果,不可能不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价,绝不是玩“空手道”那样简单。债转股能重振国企吗?“剪不断理还乱”的银企关系能一“转”泯千仇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顺利“突围”吗?谜团之一:拉一把对不对近些年来,国企因各种原因逐渐背上了“债务经济”的包袱。很多国企本来很有发展希望,却因债务负担沉重而不能前行C有观察家…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国有企业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与现在社会经济不相符的弊端,其中,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国企的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会是一个改革之年。政府已经承诺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金融自由化会有所推进,但是上游产品国企垄断经营的状况难于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0.
文宗瑜 《上海国资》2013,(12):35-36
国企活力、国有经济发展及国资改革历来备受关注,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提国企国资改革并要求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之际,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决定》出台,这标志着上海市的国企国资改革走到了全国的最先列,其已经形成了构建全新国有资本布局的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