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9,(3):12-12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其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省管县"财政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曾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这种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市管县”逐渐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出发,在历经“市管县”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财政体制,“省管县”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实行财政省管县,最后达到行政省管县”,“省管县”财政体制充分体现了还财于县、藏富于民,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这既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对我国宪法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和2011年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着重强调了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性任务之一。可见,重庆对啃下这几块“硬骨头”是下了决心的。  相似文献   

5.
闫华杰 《中国经贸》2014,(11):201-2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描绘了蓝图,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改革明确了顶层设计在整体改革中的作用,基层财政部门应从财政基础工作着手推进管理创新,服务财政体制改革大局。  相似文献   

6.
7.
在全省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省人大十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站在新的平台之上,着眼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报告>以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为主题,在客观总结2006年工作和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部署了工作任务,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建中 《当代陕西》2007,(12):60-60
盛世逢喜事,宝石更璀璨. 2007年11月16日,在宝鸡石没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聚集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陕西电视台、<陕两日报>、<当代陕西>、<华商报>等多家媒体,"长枪短炮"一齐聚焦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当代陕西》2006,(2):9-14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于1月17日至22日在西安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查批准《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2006年我省经济社会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任务和措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陈德铭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提出了200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本文是陈德铭《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在会议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性攻坚的关键阶段.在2006-2010年即"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略如何铺陈?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改革状况、未来几年国际局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提出"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的框架思路,要点有四:"上改政府管理体制,下改微观关键领域,内创人本型协调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泰安市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财政工作将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突出一个中心,提高两个比重,保障四大重点,深化五项改革,强化六项管理”的思路,全力抓好落实,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今年北京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首都的发展改革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段兵  金言 《改革与开放》2006,(4):20-21,17
2006年3月5日上午9时,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0个重要数字分外引入瞩目。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大多是被这些闪光的数字所引发的。让我们循着人民大会堂传出的掌声,来解读这些鼓舞人心的数字,满怀信心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十一五”宏伟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底闭幕的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是我省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前夕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参加“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怀豪情,欢聚一堂,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共同展望辽宁“十一五”宏伟蓝图,共同谋划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发展大计,共同谱写构建和谐辽宁的新篇章。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倾听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十一五”的心声,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进而通过这种形式传递一种信心和力量,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契机,把全省人民的思想凝聚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大局上来,乘胜前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省的大好形势,开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局面。尤其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要求部署,在2006年又快又好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武森林 《发展》2006,(6):43-44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不仅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而且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月份以来,全国省级“两会”陆续召开。在各省(市、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十一五”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2011年的重点工作。我们将其按地域分片整理编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这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现实且迫在眉捷。为何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能源与环境代价,潜伏着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的危险。这些问题表明,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中部崛起”已经风起云涌。在2004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中部崛起”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五年前的“西部大开发”、两年前的“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