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翟齐 《活力》2009,(7):60-60
一、公用事业市场化概述 公共事业市场化是指政府通过租赁、合同、承包、采购、招标等方式。把原来由政府包揽的部分公共事务和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民营化和市场化.变以往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单一主体模式变为由市场企业主体、中介组织、公民个人的多元主体模式。其实质在于通过引用有效的竞争机制,改革市场结构.给予公众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鼓励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新的农业合作模式.相对城市来说,中国农村发展缓慢落后,市场化程度低.时代背景和现实情况为涉农企业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企业是由人创立的,本文结合具体情况对创业者素养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期为涉农企业创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市场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城市基础市政公用设施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它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市场化势在必行.市场化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可以由政府以外的经济主体来投资建设和经营,并向公众提供.但是政府要对其进入条件、价格合理性、产品的技术质量等进行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对高中收入家庭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中等偏低和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双困家庭”由政府提供保障性廉租房:对于“夹心层”,政府提供政策性租赁。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我国政府人力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政府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寻求完善政府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有效办法,积极创造政府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良好环境,为实现以市场为主体的政府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而传统的单纯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了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探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即国企的资源配置、体制、经营机制和政府调控管理方式,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的过程。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国企改革的进展快慢,决定着国有企业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具有显而易见的效率优势,在内容、形式、运作、效果上都呈现出与垄断模式不同的特点。但是,在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改革中也出现了多重困境,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加强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督,制定相关的运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近来有关“二次房改”的议论为代表,业内外及理论界出现了反思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今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的动态。可能与此相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于10月20日表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成果有目共睹,房地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他同时指出,今后房地产市场应该继续完善,从政府保障和市场提供的两极提供模式,转变为政府保障、政府支持和市场提供的三极住房提供模式。无论是业界及理论界的反思、探讨,还是齐骥副部长提出的住房提供模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以百姓消费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所谓征地拆迁市场化,即是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则运用到征地拆迁中,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征地拆迁活动完全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配置和调节。市场化,意味着政府不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市场经济活动应当是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消除其自然垄断性。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主体由单一国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政府也必然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改变原来的干预方式,并重新界定政府规制的边界。本文从规制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探讨政府规制的合理界限,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后的政府规制的设计和实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讨论,最后《条例》确立了住宅区的基本管理体制和模式,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由业主参与,实行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同时也不排除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消除其自然垄断性。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主体由单一国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政府也必然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改变原来的干预方式,并重新界定政府规制的边界。本文从规制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探讨政府规制的合理界限,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后的政府规制的设计和实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资金不足:地方政府财力不济,社会资金介入不够……而其他一些国家在保障房建设融资方面采取了不少效果很好的做法,比如发挥政府补贴的基础作用、引导私人资本介入和辅以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来撬动资本市场的力量等等,为我国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困难带来诸多启示.美国:融资主体向市场化转变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发展保障性住房体系.经过80余年的摸索,美国已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保障房融资体系,融资主体也经历了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的转变.目前,美国保障房建设与投资的70%是私营开发商,整个融资体系已呈现出高度市场化、金融化的特征.其中,美国首创的低收入住宅返税政策(LIHTC)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介入保障性住房项目,使保障房建设找到了可持续的融资之道.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4,(12):172-17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市场化改革条件下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行为扭曲、社会中介机构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改革转型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权被留置在公共域,相关权利界定不清所致。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需要明确界定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权,将其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分清不同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对食品质量监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文章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的分析析,结结合市场化和企业改革现状现状,从从企业控制权、政府监管模式的变迁与食品质量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提供社会需要的交通运输产品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为解决政府提供交通运输产品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借助市场力量,综合利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肇庆高新区为例对铝合金检测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大型仪器设备,对平台建设具有迫切需求,可以作为平台建设的目标市场。平台的建设应遵守市场规律,政府通过资金、政策引导和扶持,由市场机制使设备、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平台得以构建。在平台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政府还必须做好监管和考核工作。以龙头企业为基础构建的平台可以成为独立运行体,实现市场化运作,各投资主体作为目标市场,服务按优先级进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投融资体制转轨背景下,许多大城市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在市场化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的城市轨道建设,更是加大了民间资本的投资力度.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在投融资领域一直发挥其主导作用,但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融资主体已无法适应社会公众对轨道交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处于不同市场化阶段的国家所采用的基本投融资模式,并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投融资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适用条件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中国城市轨道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与未来展望,即一国采取何种市场化的投资模式,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好综合分析评估,基于特定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体制不做原则性突破的前提下,目前我国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分层集体谈判模式,并进而分层确立谈判主体制度:一方面,在地区、国家层面或产业、行业层面以及在国有企业中开展的集体谈判,应以多方谈判模式来替代劳资双方谈判模式,明确规定集体谈判为三方机制的主要功能,政府、利益相关者也可成为谈判主体;另一方面,在企业层面,应在政府主导下由劳资双方作为谈判主体,政府给予劳资双方足够的协约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20.
排水行业顺应市场经济转轨趋势,经营管理体制由行政垄断向民营化转变,已经取得进展.然而各地改革模式不同,排水行业运营模式基本分为专业集团、厂网统一、厂网分离、公司化运营四种,且四种模式各有利弊,难以统一.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多中心目标体制,明确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四大主体的责任关系,在运营模式上提出事企分开提高运营效率,职能分工加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从理顺监管体制、规范市场化改革操作、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排水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