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最强、辐射范围达到400Km以上,而北京市和广州市的经济辐射力与辐射范围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三大经济圈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行政因素及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角度看,应积极构建面向祖国腹地的经济辐射网络,积极推动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周边地区要根据核心城市的特点接受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为连云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连云港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陆海交汇点,处于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十”字结点的位置,在区域经济布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城市经济圈建设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区域大市场,加快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顺应圈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云南省规划建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省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机遇,对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做了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竞争力的计量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展望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6.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平  杨友孝 《经济地理》2005,25(2):169-172
随着珠三角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战略应运而生。建设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内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泛珠三角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①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经济圈概念;②以制度整合为突破口,扫清体制障碍。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对策是组织创新、机制整合和框架重构。  相似文献   

7.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圈这一概念首次是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被提出的,首次从中央政府角度出发将重点发展地区间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上日程,力图改变城市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但在推进首都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困难却较多:例如“环渤海经济圈”范围过大,而“京津冀经济圈”则过于强调经济圈各地区之间的平等化发展,没有突出重点发展的目标,因此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及发展方向成为了首都经济圈最难解决的问题。首都经济圈对引导和协调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首都经济圈:①有利于促进北京市周边区域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缓解北京市扩张压力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进一步拓展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为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对经济圈形成的必然趋势以及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城市互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加强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建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各有差异,如何有效的协调16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主要的.只有建立有差别的区域经济圈,才能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长三角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跨区域空间连续性视角研究"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借用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观察样本城市"四化同步"与否的"二元离散"属性(1-同步,0-异步),并构建Probit二元离散模型,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样本城市"四化同步"的概率大小识别跨区域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空间边界优序组织。研究发现:1地级市四化中各化发展偏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明显收敛态势,并体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效应;2"问题区域"和"区域问题"普遍存在,虽"四化同步"发展城市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西北侧"四化同步"发展城市仅零星呈现,成为突出的"问题区域",而总体上表现出来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一些城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3"四化同步"发展城市密集区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涟漪的圈层空间结构特征,而异质性大国区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差异性主宰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的地理分布,并与当今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有惊人的吻合;4"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有利于特定区域分工更趋合理、一体化程度更高、空间效率得以提升的聚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结果所隐含的政策含义显而易见,以异质性大国不同区域涌现的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为基础形成的特定区域聚集经济圈,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突破衡阳市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科学发展,湖南衡阳适时作出实施"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西(西渡)南(南岳)云(云集)大(大浦)经济圈"的决策。目前,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实践也存在着突破思维定势、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自给能力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实践理性,要求在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实践中,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维度、"统筹兼顾"的统领维度、"因地制宜"的示范维度,实现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锐 《经济论坛》2011,(5):121-123
"环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北京市、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可以推动相关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况,然后从辐射理论角度分析北京市与"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关系及比较优势,最后对"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看,城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端形态,美国的大两洋沿海城市带以及日本的东京都市圈等都已经成为了本地经济的代表,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支配性地位。环首都经济圈是目前闰内发展较快的圈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出发,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2个指标对长三角七大城市和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一体化程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区域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仍需加以重视.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正楚  张良桥 《经济地理》2006,26(6):912-914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 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尚海洋 《生产力研究》2013,(11):125-128
21世纪能够参与经济竞争并且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城市群体的竞争。只有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紧密联系的城市群体才能形成足够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确定兰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与配置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确定兰白经济一体化的产业整合程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推动甘肃省的"中心带动战略"、推动兰白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大城市带的世纪。不管这种判断怎么样,但有一点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就是进入21世纪以来,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势头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显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仅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出发,对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和思考,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肖和珍  胡泉燕 《时代经贸》2010,(22):149-15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