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我国水患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几大淡水湖的泥沙淤积不断增加,泥沙的60%以上来自中游开垦的坡地,仅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就达5.33亿吨。特别是1998年我国遭受罕见洪水灾害,除了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原因外,也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有关系。同样,由于黄河上中游过度垦荒、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化土地每年净增2460平方公里。特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2.
辽宁连续两年遭受洪灾袭击,特别是1995年的灾害使农业遭到重大损失,深刻暴露了我省农业基础的薄弱之处。进入“九五”时期,要向农业强省迈进,必须进一步强化基础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为此,对特大洪涝灾害作一些反思,我以为很有必要。 水文资料表明,1995年洪水之大、洪峰来势之猛是百年来仅见的。但是,百年未遇的洪水并不等于百年未遇的降水。按主要成灾时间的7月28日~7月30日,其降雨量在100—300毫米之间,这样的降水规模不能说是百年未遇。那么,为什么不是百年不遇的暴雨都能形成百年未遇的洪水,进而造成特大洪涝灾害呢?我认为原因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3.
沙尘天气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区的天气现象,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乃至人们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具有相当的危害,沙尘灾害同样是荒漠化的副产品,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具有自然和人为,历史和现状,当地和外来,环流和下垫面等诸多因素,针对我国沙尘灾害的特点,分布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海洋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频发。澜湄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搜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事件资料,分析了流域洪旱灾害损失情况、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旱灾害是湄公河流域的主要灾害形式,流域4国洪水发生次数占总自然灾害次数的50%左右;洪旱灾害对流域各国的人口、交通、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均比较显著;气候变化是引起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明代农业灾害的状况从时、空上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文章认为,明代社会中后期遇到了以旱、蝗害为主体的、高频次、高速率、高幅度的农业自然灾害的挑战。这种穿透力甚强的农业灾害呈现出普遍性、不规则的周期性、复杂性、伴生性、积累性诸特征。造成这种灾害频仍的直接原因是气候的变迁与反常,而灾害之加剧是由屯垦、围湖、滥伐等致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行为所引起的。另外,水利不修、吏政腐败、庶民地主的衰落使得御灾能力减弱,也应是因灾为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衡阳市暴雨洪水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衡阳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衡阳市暴雨洪水灾害的主要特点,即季节性明显、灾害损失巨大、分布范围广。并提出了防洪减灾策略,以植树造林种草为重点,有效恢复植被系统;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和防洪指挥联动信息系统;加强衡阳市暴雨洪水及其诱发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开始,四川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下降局面,农产品供给日趋紧张.其原因除了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农业投入不足等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工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在前几年有所缩小之后又呈现扩大之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据四川省农调队对65个县55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工农产品剪刀差呈扩大之势,主要表现在:1.农产品内部比价趋乱,粮食基础地位削弱.1988年,由于国家调高了肉、蛋、  相似文献   

8.
姜功华 《农家之友》2009,(20):77-78
水库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工业提供水源,同时可以防御洪水灾害,其作用广泛,涉足面广。本文主要分析了贵州水库管理现状及病险原因,探讨病险水库除险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相关关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1991至2012年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了旱灾、水灾两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种类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且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反向变动特征;成灾面积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逐渐呈现出同步波动趋势;农业水旱灾害呈明显周期性波动,且干旱致灾强度的年际波动较大;谷物单产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指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郯城县是个农业生产大县,过境河流有沂河、沭河、武河、白马河等,素有“沂蒙山洪水走廊”之称。历史上,沂沭河每到汛期常洪水泛滥,内涝积渍成灾,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汛期,而蒸发量又集中于3~6月份,致使早涝灾害交错发生,粮食大幅减产。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上台阶、农民增收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区洪水灾害与孕灾环境变化的关系,包括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和三峡水库的运行等与洪水灾害的关系,针对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提出了洪水灾害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的省份,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茗,年均降水量为435毫米左右,现有耕地面积5841万亩,旱地面积超过70%。全省国土面积的80%是丘陵山区,耕地中70%是坡地,近80%是中低产田。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近70%,入黄泥沙占到黄河泥沙总量的近1/4。全省林地面积3095万亩,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飞  董然 《水利经济》2019,37(3):55-61
根据流域灾害系统理论,在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选取9个风险评价指标,运用样本数据进行人工识别风险并得到训练样本,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采用随机森林自评估工具,分析建立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误差和指标,同时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作为对比方案,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对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验证。最后以海河流域邱庄段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相同的数据集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显示,12 h内降雨总量、洪水持续时间和土壤含水量是引发洪水的主要因素,而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训练精度及测试精度均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吕梁山南端黄土残垣沟壑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全县共有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占75%。所谓山区的土地优势,主要是坡地广阔,而坡地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侵蚀强度是荒山荒地的九点一倍。因此,我县的主要优势在坡地上,主要劣势也在坡地上。  相似文献   

15.
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灾害形成机制角度,建立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和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哈尔滨城市洪水灾害损失和短期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城市洪水灾害损失情况,为洪水灾害损失做出救灾减灾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一、主要特征: 在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形势下,郊区在大城市对外辐射和纯农区的双向影响下,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经济。以龙泉驿区为例,其经济结构已摆脱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局面,基本形成既非城市经济又非农村经济的新格局。其基本特征有五:一是农业退出主导地位,一、二、三产业呈鼎立之势。农业已再不是“温饱农业”,粮食产量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种植业中比重下降,多种经营快速发展,农业向园艺农业、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8.
针对洪水灾害补偿资金的独有特点及补偿效果的特殊性,从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资金产出、资金效果4个方面建立了洪水灾害补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指标的多属性特点,构建了以熵权为基础的组合权重下的洪水灾害补偿资金绩效评价模型,充分考虑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和评价指标的固有特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对洪水灾害补偿资金进行绩效分析,并提出提高补偿资金到位的时效性、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等提高洪水灾害补偿资金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呈快速发展之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江苏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四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 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