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战略往往以空间布局为主要内容,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误读,导致城镇化建设脱离正常轨道。因此,需要对国家城镇化战略、任务及推进机制进行科学安排,将人口城镇化、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等关键内容纳入国家城镇化战略内容,而不是仅仅作为城镇化规划的配套内容。该文从城镇化的空间、人口、资源、制度等多维视角出发,归纳了我国城镇化战略特征、趋势;分析了多维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及推进机制,为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制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体制、制度、政策多维度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更需要在实践中尝试,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汝岭 《城市建设》2009,(11):168-168
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发展模式,介绍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成本分担、城镇化投融资、农村宅基地、行政管理创新和成本降低、改革创新等方面建立株洲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领导、资金保障、政策支持、项目支撑、考核监督等方面提出株洲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理顺新型城镇化"人地钱"关系大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的明晰化和交易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意愿和能力,也有助于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不够清晰、权能不尽完整,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资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尚不适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的要求。建议长短兼顾、远近结合,逐步构建"市场化退出+资本化运营机制",推进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为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黑龙江省全面发展的速度,也是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群发展不完善、小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低、社会就业问题等一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以政策创新作为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另一突破口,在政策方面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提出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与过去粗放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综合资源,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未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便成为关键因素。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2020年,我国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加速进程、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支撑未来的重要作用,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服务业以及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类型与功能多样的文化业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多元发展格局,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基于2007-2018年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的短面板数据,针对人口迁徙家庭化趋势下带来的各类需求增长与城镇就业岗位、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导致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收入就业等经济因素,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等社会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开放劳动力市场下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城镇公共服务和高等教育供给度越强,对于劳动力迁徙的正向推力越显著.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增强吸纳就业的空间与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来推动就业,提供民生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构建与城镇化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劳动力迁徙的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推动六稳 六保工作,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供应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依然处于变革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仍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的总量与结构,以及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和监督机制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供应变革,可以从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和均衡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把握,功能定位解决“应然”问题,制度体系解决“未然”问题,而均衡增长则是从最终结果和发展效果方面来对土地供应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参与主体。总体看,农民对新型城镇化的接受程度和参与意愿较高,且更偏向于迁移至中小城镇。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中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农村土地的征收问题、城镇住房和交通问题、城镇生活环境问题、教育和培训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应围绕农民在新型城镇化的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关系分析及协调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文章构建了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和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两个指标,刻画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关系;采用2000和2009年各省人口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省际人口城镇化率(PUI)和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利用SPSS软件分析LUNI和PUI之间的相关性,对省际2009年PUI、LUNI、LPUH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快速聚类分析;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系数进行各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和2009年LUNI与PU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686,相关性下降;5个聚类类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成5个地域类型区;空间自相关分析也显示LPUH热点区的存在.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提出了以健康城镇化为导向的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人口流动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统筹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效应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全面分析人口流动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流动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呈现出正向作用,我国整体上已经跨过了人口流入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倒U型拐点,但是在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产业结构和政府管制水平都对环境污染治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论文建议从加快城镇化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政府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前提下提升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当前河南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比较了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联系和区别,并根据河南省各城镇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学山 《经济地理》2001,21(3):315-318
本文针对通常采用的计算人口城镇化水平公式的不足,采用类似经济学中计算物价指数的方法予以改进,并初步探讨了流动人口在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中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发挥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农民工住房保障就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大问题.本文就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简要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