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5岁及15岁以上的未工作人口状况(1994年)(此表数据系本刊编辑部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提供的199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有关资料计算所得)附:对1994年我国城镇人口失业率的分析附:对1994年我国城镇人口失业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的主要汇总数据,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口预期寿命、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城镇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及自理预期寿命均高于农村,而且随着年龄的提高,预期寿命与自理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呈缩减趋势。5年间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且农村该比重的上升幅度高于城镇。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资料,通过生命表的Logit模型估计了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给出了部分普查年份按城乡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点,并同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反映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人口发展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分城镇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资料,通过生命表的Logit模型估计了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给出了部分普查年份按城乡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点,并同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反映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人口发展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昝旺 《消费导刊》2011,(9):36-37,40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活、医疗水平的稳步上升引起人口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当前我国人口呈现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出发,探究我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点,进而分析其对劳动力市场、消费,储蓄、产业结构及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过去二十年多年以来,我们曾经对我国人口特性和发展作了一些研究,对这一段时期中生育和死亡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有了基本的认识。现在人口转变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我们却对当前我国的生育和死亡水平开始怀疑起来。究竟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是1.2,1.6,还是1.8?死亡水平又如何呢?2000年人口普查反映出的预期寿命男性是70岁,女性是73.5岁,这些数值可靠吗?婴儿死亡率究竟是千分之20,还是千分之30?为什么学者们努力了那么多年,作了那么多研究,到头来却连最基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指标都不清楚了?人口指标是从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得来的,我们有许多来源不…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美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联合国的人口数据,对美国人口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动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死亡率的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替代水平附近,预期寿命不断增加,使得美国人口尽管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稳步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中住年龄不断提高。而且作为移民大国,美国移民总量稳中有增,使得美国的人口老龄化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8.
赵明 《人口与发展》2022,28(1):40-49
选取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男性分年龄人口死亡率,采用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对男性人口死亡率进行动态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探寻更加适合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在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中各有优劣,长短期可搭配使用;Lee-Carter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和短期预测效果,但预测区间的范围较窄,且死亡率改善速度为常数的假设不符合人类生物规律;贝叶斯分层模型适合长期预测,预期寿命服从逻辑斯蒂分布的假设较为合理,然而通过模型生命表将预期寿命转换为年龄别死亡率,将会损失死亡率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口结构四个方面数据对我国人均寿命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均GDP与人均寿命高度相关,并且对人均寿命产生正向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寿命正相关,对人均寿命产生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大;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或者说是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人均寿命;人口出生率对人均寿命没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等。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引导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同时,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继续进行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人口健康模式转变随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出现生育率下降、儿童死亡率下降、期望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种变化称为健康模式转变。健康模式转变是由人口转变和流行病学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1.1人口模式的变化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从1957年到2001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从10.80‰下降到6.43‰,下降幅度为40.46%;人口年龄别死亡模式呈现出一定规律性,从高婴儿死亡率和高老年人口死亡率的“U”形分布向低婴儿死亡率的“J”形分布转变,女性各年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和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人口迅速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大于(含等于)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大于(含等于认口总数的7%。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到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11.6%。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调查预测,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总数将达4亿,  相似文献   

12.
实证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宏观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雅 《市场论坛》2005,(11):112-113
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试着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采用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来分析我国出现高储蓄率的原因:一是生命周期理论储蓄和产出增长关系;二是迭代模型储蓄和人口增长关系,然而无法得到预期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实证分析了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基尼系数)和货币化程度(M2/GNP)时我国储蓄的影响,从而找出我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婷  董隽含 《人口与发展》2023,(1):14-26+13
使用1982~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应用广义增长平衡法和假想世代消亡法,考察1990~2020年我国人口普查中死亡数据的覆盖率。以1982年普查数据为基础,使用广义增长平衡法的结果显示,1990~2020年普查5~79岁男性人口死亡数据的平均覆盖率由84.25%波动下降为79.86%,女性由81.16%持续下降为71.71%。假想世代消亡法的估算结果则在同一时期内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估计所得的2020年5~79岁男性死亡数据的覆盖率为84.46%,女性为77.21%,略高于广义增长平衡法。在修正死亡率后,基于广义增长平衡法重新估算的2020年的人口预期寿命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较为接近。广义增长平衡法和假想世代消亡法在不主观选择模型生命表和死亡模型的情况下,提供了评估普查死亡数据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所获得的估算结果为准确了解我国人口死亡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省级人口预期寿命数据和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对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是:在我国,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约0.019,健康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约为0.067,而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处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的有效信息,联合预测男女人口死亡率,能够提升死亡率建模方法的科学性和预测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采用多人口Li-Lee模型对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进行联合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单人口Lee-Carter模型进行比较,以探寻适合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的模型方法。研究表明,相对于Lee-Carter模型,Li-Lee模型在中国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拟合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表现,全样本拟合值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降低了0.23%,且短期预测值精确度相对较高。同时,Li-Lee模型预测的人口死亡率性别比在长期中能够进入合理区间,避免了出现Lee-Carter模型预测结果中的异常数值,并通过补充中国台湾省人口死亡率数据,进一步验证了Li-Lee模型长期预测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性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老年健康及照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时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等。人口状况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西藏自治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发现,西藏人口状况不容乐观,而人口素质低是西藏人口问题的瓶颈。鉴于此,认为政府应该向全国公开援藏项目及资金运作情况,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预期寿命"作为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纳入到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提高农牧区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经济数据表(1993年)(一)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说明:全国总人口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和现役军人数(摘自《1994年中国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情研究中心)中国人口──经济数据表(1993年)(一)...  相似文献   

19.
诸建芳 《新财富》2011,(3):25-26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15日发布的数据,1月CPI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上升2.8%,非食品上升0.2%),同比上升4.9%,低于我们预期的5.2%和市场预期的5.4%;PPI环比上升0.9%,同比上升6.6%,高于我们预期的5.8%和市场预期的6.1%(附图)。1月CPI低于我们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预期的0.4%。  相似文献   

20.
戴霞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2):53-57,25
根据1983-200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量及结构的相关数据,以2001年台湾地区总人口数为基数,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选取了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生育模式四个预测参数,用高、中、低三套预测方案对台湾地区未来50年(2002-2051年)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台湾地区需要在适当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将两性人口和老少人口比例各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内,使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处于最佳安好状况,从而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并有利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