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琳 《改革与战略》2013,(12):65-68,104
文章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了家庭结构各维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分析发现,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家庭平均年龄与家庭存款量呈倒“U”型关系;老年型家庭对金融产品有规避倾向;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金融产品的普及;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了丰富居民理财知识、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藏农牧民外出务工以及地点选择的经验研究,得出外出务工农牧民较多为男性,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人口多,房屋质量高,非一般农户家庭,村庄已有外出工作人口多。而与在本县务工相比较,远距离在本地区务工,以及到拉萨和其他地区务工的群体,具有如下特征:男性,年龄较轻,已婚或者丧偶,教育程度较高,家中有老人,一般农户家庭,房屋质量较低。对特殊家庭进行更多的帮扶,务工培训等政策要采取差异性措施,坚持不懈地发展教育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牧民务工管理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娜 《宁波经济》2005,(11):23-25,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中国有三亿多母亲,然而,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本文试从母亲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入手,多角度论述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针对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为愿意成为母亲的女性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母亲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庭和谐三方面内容。师生和谐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生和谐是提高学生生活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辅助部分,也是构建完整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构建和谐校园需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汉高校在校生的自我和谐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前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下降,自我和谐的程度降低,其受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根据影响因素,文章尝试提出了树立和谐的自我观、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及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等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毒品对和谐家庭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分析毒品对家庭的诱因和家庭的变迁,找出应对措施,实现搞好家庭毒品预防教育,远离毒品危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家庭困难的、心理障碍的、来自不和谐家庭的、生理缺陷的、学习障碍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形成原因包括家庭环境、成长历程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针对性、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以及构建三方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手段,引导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理性分析与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应该说总体是趋于理性、结构合理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和为追求个性发展的时尚消费等不和谐情况,应着力通过国情教育、人生观教育、行为教育等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统筹兼顾的和谐消费观,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洁 《黑河学刊》2013,(2):69-71
和谐家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功能、形态三个方面的发展来看,和谐家庭建设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相符合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野中,和谐家庭建设具有实现思想包容、维护政治稳定、加强道德规范、引领文化风尚四种基本功能,因此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10.
余晓花  李翔 《科技和产业》2022,22(7):349-353
女性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核心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瓶颈所在。通过对浙江省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337份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女性居民的社区治理认知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因素与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呈负相关关系;政治面貌、家属参与程度、邻居关系融洽、惠民政策落实程度等因素与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应充分发挥党员和社区干部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女性居民社区治理认知、构建社区和谐环境、增强社区认同感、贯彻村务公开制度等途径提升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11.
包蕾 《湖北经济管理》2008,(13):165-166
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本文认为大学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施恩,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程度 通过调整的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比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程度。调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各类人均补贴(包括住房、卫生、教育等)后除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13.
杨泽勇 《魅力中国》2014,(12):211-211
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对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养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养老模式也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养老模式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伴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结果是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随之改变,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发生了这种变化。在此感兴趣的是小城镇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通过与某小城镇的老年人访谈中得知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自理能力、收入来源和子女的数量等方面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单一的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不能适应我国今后的国情。因此只有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蔡新红 《魅力中国》2009,(10):27-2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我国自古就有家国之说,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社会的变革给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但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利的领导干部家庭,家庭“廉洁”建设更是构建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6.
家庭道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家庭道德要求去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形成家庭凝聚力,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以家庭道德来教育家庭成员,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多样性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两个维度,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移动支付的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多样性和有效性程度。机制分析表明,移动支付能够通过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及缓解流动性约束等路径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作用在城镇地区、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及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更加显著。得出相关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金融作用于家庭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政府及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促进金融创新举措,提高政策精准程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家庭福祉水平,促进国内大循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家庭消费必须遵循正确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即家庭健康发展原则、家庭整体利益原则、家庭和谐幸福原则、家庭生态关怀原则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成员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幸福美满的现代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性和家庭教育决策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决策研究对于家庭收入合理分配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教育政策调整、教育制度的健全.文章引入了教育程度值的概念,量化评价受教育程度,并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提炼,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法模拟受教育程度与地区、就业水平、教育投资成本及收益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家庭教育决策评价体系,提出了关于家庭如何制定家庭教育决策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 GSS)2013年的数据,从社会分层的不同标准试析青年这一群体文化消费受到的影响。利用多层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个人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水平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自评家庭经济地位、阶层意识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对青年文化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同时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政治面貌、居住地等个体人口特征能更为显著的解释青年文化消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