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明显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需要经过周密的考虑、精确的计算、巧妙的设计.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隔振减震控制技术中的作用以及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中隔震层水平位移与场地特征频率与基础隔震装置的固有频率之比的关系.本文对单质点情况下隔震结构理论分析.分析表明:在隔震层的阻尼比一定的情况下,使隔震层水平位移满足要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施媛婷 《价值工程》2021,40(1):139-140
地震是损害建筑安全,导致建筑结构变形、倒塌的主要灾害之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根据地震破坏特征、规律等可以采取有效的隔震减震措施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的冲击,降低建筑破损、倒塌概率.本文结合实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展开分析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建筑结构中减震措施,并深入研究了建筑结构的主要隔震措施,最后相应的探讨了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无粘结支撑体系减震问题,跷动振动控制减震设计,从而论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常规抗震方法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结构隔震及消能减震,最后进行了结构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成  孙国柱 《基建优化》2003,24(5):49-50
就一底框隔震设计实例,详细叙述了其隔震布置的确定、隔震模型的建立及荷载分析与简化,进而进行了隔震设计计算,并在技术经济上,对该实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与传统结构做了详细的对比;实例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威胁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是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容小觑的关键问题,因此加强建设过程中减震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主要探讨的就是现代土木工程中结构的减震控制方法,为减震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转换层上下刚度变化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采用侧移角比综合考虑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对层间侧移的影响更为合理。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给出了带托柱式转换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转换层上、下层间侧移角比的取值范围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转换层上下刚度变化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采用侧移角比综合考虑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对层间侧移的影响更为合理.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给出了带托柱式转换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转换层上、下层间侧移角比的取值范围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郑维成  李雨阳  魏光 《价值工程》2022,41(19):91-93
剪切阻尼器合理布置可使减震结构更安全、经济。因此,本文根据剪切阻尼器的力学模型,结合能量最小原则,推导给出其耗能控制参数,建立位置优化目标函数,以连续搜索法为手段,结合减震器布置的原则在结构中进行位置优化。并提供了一个案例,应用SAP2000软件进行具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价值工程》2017,(2):128-130
针对村镇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采用石墨膏泥滑移材料和U型钢带限位装置构成基础隔震层,形成节能隔震一体化新型结构体系,并建立了体系运动微分方程及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研究表明,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消能减震效果,限位装置能有效降低隔震层位移幅值。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结构底层加速度、层间剪力值有较大增加,隔震层位移幅值有增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和面层之间粘结程度对水泥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将车辆荷载作用面简化为矩形,在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接触单元,进而在FLAC3D下建立了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层和面层之间分别按光滑、一定程度粘结、完全粘结等不同结合程度,进行数值计算并获得了面层底最大拉应力和基层底最大拉应力与层间粘结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随着层间粘聚力增加,水泥路面板层底最大拉应力减小,基层底的最大拉应力增加。计算水泥路面板层底最大拉应力时,应采用层间光滑的模型,计算基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时,应采用层间粘结的模型;二是基层底面存在拉应力。若基层抗拉强度不足,基层易发生破坏,并向上反射引起水泥路面板破坏,因此应进行基层底拉应力验算。基层底最大拉应力的计算模型应为层间粘结;三是对2011版路面规范的基层底最大拉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5.
金晓红 《民营科技》2013,(9):177-177
结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及特点,对高层基础隔震系统纽成和隔震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分析高层隔震体系的特殊性,为高层建筑抗震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许善彭 《民营科技》2011,(3):323-323
根据目前的调查报告表明,鉴于几年来地壳运动频繁,多数新建楼房都采用防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楼房的建筑质量和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从以前的黄砖茅草,到现在的混凝土,密度甚高的钢材。但是,如何更好地做到建筑楼房的隔震,与防震性能,这个就要进行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和了解。现通过建筑结构隔震控制的应用进行分析,还有当代对隔震、减振的控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冯晓峰 《民营科技》2011,(5):287-287,6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9):152-153
利用混凝土试块重复倾倒来模拟建筑构塌落倾倒的过程,用爆破测振仪采集塌落振动信号[1],通过使用不同减震物放在混凝土试块倾倒前方研究其减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减震物为稻草时,塌落振动产生的地震波峰值振速衰减速度更快,减震效果最好;黄沙次之。随着距震源的距离不断增加,有减震物的减震效果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无减震物时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面前,而高层建筑往往需要进行转换层的设计,所以本文主要就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对建筑转换层的特点进行了概述;其次就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沟通,以不断强化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