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林业,是指以现代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现代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不仅是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个生态经济实体,并在以此为基础上的“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不仅是谋求经济利益的组织,而且是谋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协调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是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经济县,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发展经济为案例,说明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互动的关系。证明欠发达地区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文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当代社会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决定了林业必须坚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压力也决定了林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林业产业化管理、现代林业各体系的协调、政策保障系统的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以及全民生态意识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发达国家的限制,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状况,中国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将从人口、资源、环境、技术、经济、制度等方面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条件和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三大主题,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发展是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方便面的共同发展。因此我国建设发展可持续经济科学不但要将经济、生态、社会等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更要根据中国国情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不断赋予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可持续性经济科学。可持续性经济科学理论的前提是地球有限论;从传统经济学走向可持续性经济科学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从传统经济学走向可持续经济科学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相统一;从传统经济科学走向可持续科学的关键是市场原则,技术原则和生态原则紧密联合。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前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和环境保护为条件,以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它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转型,还必须与社会发展、居民富裕、环境治理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生态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经济问题》2005,(3):72-73
生态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形成的生态经济活动,其基本理念是依照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改进生产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如果说经济的信息化可以使区域经济获得高速度、超常规的发展,那么经济的生态化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有助于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比较理想的模式,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生态化设计,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最优化,能流、物流最畅通,调节、控制最自如,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宜人,既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其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生态经济革命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社会生态人”的理论假定,从而确立了生态与经济有机统一的现代企业理论,为现代企业生态经济革命的提供理论基础,现代企业的“绿色转变”,实质上是一场生态经济革命,现代企业生态经济革命,是新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新趋势,将会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在理论上,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发展理念带来革新意义,使其实现了从经济增长观向社会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生产观、财富观向新生产观、新财富观的转变。在实践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态持续的原则、文化持续的原则和社会持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蒋凌燕 《经济地理》2003,23(6):826-830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研究依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过程中,发展模式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不仅有共存共生的关系,而且还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有机统一起来,把现代社会推进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经济循环思想建立无废无污、高效和谐的现代生态花园生态,是适应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对于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东莞市,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最适合居住,最适合创业的国际“绿色”制造业名城特色的现代中心城市,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东莞市实际,针对东莞市的生态经济问题提出了“四心五带六控制”的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涛 《经济师》2008,(7):60-60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承载能力下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严重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基于生态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客观依据与深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21 世纪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 是现代科技革命的生态化与信息化所引起的现代经济发展, 从而提出了生态时代的现代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这是 21 世纪现代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农村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种、养为主的兼业经营、收人互补的结构形态,以提高经济收人为主的;在社会发展进步中,为增加国民食物来源,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则是食物营养结构调整以提高营养水平为主,并创造好的效益而起兴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要能持续满足现代人和未来人的需求,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和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资源、生态、经济的和谐与平衡,其核心…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本文在三重绩效理论基础上建立以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环境友好为目标,以生态利润观为导向,以资源控制、生产技术、环境绩效为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遴选出的西部21家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均衡发展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优秀。  相似文献   

20.
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慧 《经济师》2004,(1):34-35
可持续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作为人类新型的发展观 ,进一步明确了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 ,也是全球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的理性选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