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非法占有目的"之有无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利用欺骗方式从对方当事人获取财物、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有的属于诈骗犯罪,需要对当事人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应以经济纠纷加以处理.因为涉及罪与非罪,所以诈骗犯罪与民事纠纷尤其是与民事欺诈纠纷的界定与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司法、颇为棘手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综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此作系统阐述和探讨,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对本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区分刑法中合同诈骗罪与民商事活动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对当事人、司法部门及社会公众皆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欺诈程度、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认为作为特殊的诈骗犯罪,其起刑点高于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应高于诈骗罪,并且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应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避免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认定、量刑档次上产生分歧,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杨异 《现代企业》2004,(2):49-50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在刑法修订前均按诈骗罪定罪量刑,由于近年来此类犯罪现象日趋突出,且合同诈骗罪的情况比较复杂,如主体的界定、合同的审查、履行能力的判断等等,在实践中均难以把握,本文从对其本质进行法理分析入手并剖析合同诈骗罪与民事中的合同欺诈的区别,以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方法。 一、合同诈骗罪本质的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合同作为日常生活和市场交易中常见的一种法律载体,极大程度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随之衍生了合同诈骗罪,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遭到了很大的损害,破坏了国家对于合同的正常管理秩序。因此,正确把握合同诈骗罪的犯罪特点,分析研究其非法占有目的具体内涵,廓清其与合同欺诈的异同,对于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打击合同诈骗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领域.由于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均表现为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了劳务.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区分承揽关系与雇佣关系变得极其困难.同时由于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在风险责任承担上的截然不同,使得区分好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鸿雁 《活力》2010,(7):51-51
《合同法》颁布实施已经十年了,《合同法》中对于无效合同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法律规定有关合同无效部分的内容,谈一谈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亦称“契约”经济,合同是契约经济往来的桥梁。市场主体依法签约、履约的合同行为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合同欺诈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践踏了法律,欺诈了无辜,破坏了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说,合同欺诈已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合同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为了减少和避免合同欺诈的发生,结合实际介绍了合同欺诈的概念及种类,提出了反欺诈的一些措施,为防范合同欺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的产、供、销要靠合同来连接,社会资源的配置要靠合同来实现。合同在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应看到,也存在着严重的合同违约现象,尤以合同欺诈为甚。合同欺诈行为的发生,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近几年我县共查处欺诈合同50多起,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在我们查处的大量合同欺诈案件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一、伪造证件,瞒天过海。伪造营业执照、提货单、银行票据、许可证、身份证、工作证、商检证明、委托书和合同书等有关证件,骗取对方信任。二、以假技术为名搞欺诈。故意编造、拼凑虚…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而合同则是契约的主要表现形式。诚实和信用是合同的生命。然而,近年来经济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利用合同形式骗取他人财物的经济违法行为。自1999年11月以来,临沂市工商局兰山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以打击合同欺诈为重点的合同监管工作中,共立案查处合同欺诈案件14件,涉案金额达90余万元,其中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3起,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合同形式骗取他人财物,是当前市场交易中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合同欺诈典型案件看,“合同”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随处可见,合同的效力中包括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包括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但是如果一方在达成合同过程中隐瞒或未如实陈述某情况,但该情况并不构成双方达成合同的要件,即双方签订合同并非是由于欺诈造成的,那么该合同不属于可撤销合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利用经济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日益猖獗,不仅欺诈手段变化多端,而且涉及的范围越加广泛,并有智能化、技能化和结伙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经济合同欺诈行为比较复杂,它不仅是导致合同争议或纠纷的重要原因,而且常与合同无效,合同诈骗犯罪等法律问题交织混杂在一起,加之法律上的界限不清,不但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困难,还常造成人们对这种行为性质认识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经济合同欺诈的含义、特征及其性质进行探讨。 一、经济合同欺诈性质的提出 关于什么是经济合同欺诈,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但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经济合同法》第7条,以及《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0条中所规定的欺诈,是指利用或采用欺诈手段而为的民事或合同行为,属于民法上的欺诈,又称民事欺诈。而我国《刑法》第151条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的诈骗罪,则属于刑法上的欺诈,又称刑事欺诈。由于经济合同欺诈是民事欺诈或刑事欺诈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合同欺诈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谓合同欺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认定罪与非罪的关键,也是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最大的难点.根据刑事推定的规则和方法,探析合同诈骗犯罪主观方面的具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市场经济中的合同骗活动逐渐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以合法的形式--合同,为欺诈手段,诱使他人上当受骗.从近一段时期各地工商部门查处的合同欺诈案件来看,合同欺诈手段主要有以下20种表现: (1)瞒天过海,伪造证件.骗子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伪造各种许可证、伪造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等等,利用伪造的证明,签订合同,骗取钱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律的完善和市场体制的健全,合同已成为个人、尤其是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的帝王法则,与一个守信用的自然人或企业签订一份真实有效的合同,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违背诚信原则,将合同作为骗取他人钱财的一种工具。因此,如何防范合同欺诈,避免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来确定的,由于许多施工企业在合同中对标的约定不明确,合同条款不完善,责权利表述不明确,意思表达模糊,往往陷入合同欺诈,引发大量合同纠纷.因此只有切实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风险类型,并采取切实措施实施控制,才能够有效防范合同风险,避免合同欺诈和诉讼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