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型城市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智能型城市”的内涵和特点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城市经济应当如何选择和定位。在原有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或商业城市的分类基础上,我们应当把建设“知识经济型”城市或者“智能型”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首先,我们应当对“智能型”城市进行初步定义。 智能这个词,最初引自“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作为机器具有了人的计算、记忆、思维乃  相似文献   

2.
营造“亮点” 宜昌变得一天比一天美,一年比一年靓,这一点连天天住在宜昌的人也深有感触。 这种让人耳目常新的变化,来自于宜昌市层出不穷的城市亮点。 据宜昌市市长王振有介绍,宜昌市营造城市亮点,主要是围绕3个字展开: 一是“宽”。宜昌市的领导说,现代化的城市,一定要给人以“宽广感”。近几年来,宜昌市围绕“把城市越建越宽”,先后对城区最长的主干道——10公里长的东山大道和市中区7条主街进行了大规模扩宽改造,拉大了城市骨架,减少了城市的拥挤感,增强了城市气势。 二是“净”。宜昌市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这个概念。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风靡一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愿景,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纷纷启动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然而,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营城市”这句话越来越多地从成都市各级官员们嘴里说出。成都市委、政府不仅引入了“经营城市”的理念,并且把经营城市从“盘活存量资产”上升到“做大城市品牌”来操作。  相似文献   

5.
营造大西安     
在去年初召开的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一个十分抢眼的话题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使城市资源转变为城市资本,推动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年初新履任的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在谈经营城市问题。 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西安创建“西部最佳”的目标,提出把西安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记者注意到,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一个个令西安市民鼓舞的好消息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6.
自2年前世界上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后,香港出现了“数码港”,上海开始发展“信息港”,而北京、广州等一些城市则提出建设“数字城市”。不久前在京举行的“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上,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提出:数字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终极目标。 什么是数字城市? 赖明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专业性的解释,即:综合运用GIS(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发展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生活、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统管”作为破解城市发展瓶颈、转变城市传统治理方式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建设新热点。本文以近三年采招网“一网统管”中标项目的统计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自“一网统管”提出以来的发展特点和态势,并结合先进地方经验,提出推进“一网统管”建设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各地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前云 《湖南经济》2003,(12):46-46
近年来,石门县坚持大胆探索、创新机制,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品味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聚集城市人口,扩张城市产业,配套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有效破解了规划难落实、管理难到位、资金难筹措三大城建难题,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不断深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塑造了良好的石门形象,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授予“全国文明示范城镇”和“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子。坚持规划第一,破解规划难题。石门县坚持以发展眼光抓规划,以开放理念编规划,以法律手段管规划,充分发挥了规划在推进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周刊》2004,(43):20-23
近日,随着“2004CCTV十大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评选浮出水面,“经营城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经营城市”到底如何经营?政府在“经营城市”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治理既要让群众拥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又要保障城市的韧性、弹性、协同性、适恰性。基于“四感”“四性”城市治理的理论期待,从“四化”城市治理的工具维度出发来反思城市治理中现存的问题,即体制问题“未有良策”,共治格局“未能成型”,智慧之治“藏而不露”,法治城市“任重道远”,进而提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提升路径:一是完善跨属地、跨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机制,二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结构,三是加强城市治理技术赋能,推动智慧城市的深层次建设,四是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实施,培养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青年群体是城市发展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是城市发展繁荣和竞争力的源泉。2022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深圳、杭州、成都等45个城市被纳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实的重要抓手。青年发展型城市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实现了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2023年,新一轮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即将启动,大连在继金普新区、长海县被列为全国、全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后,正积极推动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并制定出台了东北首个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在对目前大连市青年工作和县域试点成功经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对大连市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连曾经是一座典型的重化工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大连市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理念,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大力发展环境经济,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环境革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成功之路,大连不仅变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城市,也完成了由传统的重化工城市向现代工业,口岸,商贸旅游和科技文化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如今的大连,正以其环境优美,适应人类居住而响誉国内外,并因此获得了十多项荣誉称号,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被联合国评选为亚太地区环境整治示范城市;1999年,时任大连市长的薄熙来被联合国授予了“人居奖”;2001年6月,大连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成为今年全世界惟一一个,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大连不仅“长高”了,变绿了,变美了,而且整体增值了。  相似文献   

13.
《结构调整信息》2004,(4):17-17
青岛市提出了建设“繁荣青岛”的奋斗目标:把青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全国重点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城市竞争力直接相关,城市营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应用型学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城市营销所涉及的“主客体—STP范式—营销组合”这一基本战略框架,并结合“钻石模型”中的五因素,分别从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投资政策以及城市对外交通条件四个方面阐述城市营销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段鹏 《北方经济》2006,(5):60-61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了加速发展阶段,但是,传统的城建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它们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鉴于此。很多城市先后提出了城市经营理念。通过将这些理念付诸实施,经营城市.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经营和经营城市屡见报端。本人认为“城市经营”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理念。而“经营城市”则是在“城市经营”指导思想下的城市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城市病”与城市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城市病”现象,成为滋生城市犯罪的重要因素,要遏制城市犯罪、必须重视“城市病”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武倩 《魅力中国》2011,(17):299-299
本文对“花园城市”的建设进行婆剖析、对比,将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作为经典案例,进而放射到中国花园城市建设,以成都为例,阐述了“花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与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也是城市自我更新、与时俱进的再造过程。这一过程已经潮起三波,即以“旧城改造”为号召,从住宅建设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城市环境建设的三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新变大变强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千城一面”的城市雷同化问题和城市风格特色问题,如“城市失忆”的古城历史风貌问题和城市传统化问题,“天人失和”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人居环境质量问题,乃至城市的形象特征及其识别系统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正在等待国务院的最后审批。按城市性质,武汉市将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较前一版(1996~2020年)城市总规,武汉的城市定位从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中心城市”,同时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和“科教基地”,加强了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如果这项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一步步地吞噬着旧城区的城市风貌:一些极富个性的街巷、院落、宅群渐渐地被“平顶头”、“小尖顶”与“兵营式”的“花园小区”所替代。到处林立的高楼、广场,千篇一律的花坛、草坪,取代了原来充满江南灵气的历史街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个性,就失去了魅力。城市的个性并非由钢筋、水泥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然而,城市建设中泛滥的浅薄、粗俗、浮躁和功利,使得众多城市失去了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