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传承。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学习生态、搭建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打造互动课堂、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雪  王传玲 《经济师》2023,(9):155-1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邓静 《经济师》2022,(9):168-16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宽厚的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引领社团建设,可显著提高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对社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以社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探索具体的教育路径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4)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推行必将是一场长期的、持久的任务。而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文章在对山西省民办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师生与学校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内容,我们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提高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是指导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方针。深刻分析“两创”的理论内涵,明确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基本路径,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兼收并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带有巨大优越性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经久不衰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养与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性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智慧与创造力。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更加需要不断传承与浇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9.
蔡家彬 《江南论坛》2014,(10):25-27
正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央新一代领导复兴中华文化的治国理念和重振中华道德传统的雄心。2014年,中央文史馆下达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题。5月,全国政协就"书院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调研。湖南、江西两省书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近年书院研究活动搞得  相似文献   

10.
笔者基于态度形成理论,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接受维度设计问卷,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清楚全面的认识;年级、政治面貌和专业类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在扬弃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是传统文化完成现代转换焕发生机活力和时代魅力的根本之道。通过以现象级文艺作品《唐宫夜宴》为例,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好实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即价值的维度、创意的维度和科技的维度,呼吁坚持守正创新,并在全社会协同努力下,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洁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88-190
建国六十年来,共和国涌现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祖国的骄傲。英模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主创新、自强不息是其突出的特色和深刻的内涵。本质上,英模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精忠报国、无私奉献、勇毅力行的民族精神,而且传承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信念,尤其是价值观的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的深层文化原因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两种文化体系能够高度契合的原因在于:从内因来看,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是二者共有的思想底色,为二者的契合提供基础和前提;从外因来看,强有力的政党力量推动则提供根本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性主要表现为:在宇宙观方面,都体现了辩证思维;在天下观方面,都持有共同体理念;在社会观方面,都抱有大同愿景;在道德观方面,都坚持真正的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于大学生道德培养、人格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与实践严重匮乏,无益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并全面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文化交流、互鉴、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大同世界的精神实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钥匙。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助推世界文化多样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有利于消解世界三大赤字难题;战略选择上应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务实合作,实施系统性、本地化、差异性战略;下一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要完善机制建设,丰富载体建设,优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双高计划”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大建设工程,对课程思政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改革缺乏连贯性,建设无章可循、后劲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为例,通过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思政教材、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使思政学习融入教学各环节四种方式,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融思政教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双高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双高计划”背景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从提高团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增强团队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团队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大团队教师专业的建设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并建立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12)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而人文通识课程则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宗旨,具有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中许多观点不仅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可以拓展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具有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有效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