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构建财政收入质量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财政收入质量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质量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收入数量、收入结构与可持续性途径对财政收入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展现了一定的互动关系。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均能显著地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支出项目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在晋升压力下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削弱了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关系,建立起合理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运行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财税思想,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优化地方官员考核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短视行为,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汪伟  王文鹏 《经济研究》2021,56(9):90-106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劳动者的实际退休年龄却普遍低于法定退休年龄,呈现提前退休趋势。本文试图在生育受到约束的制度环境下对上述反常现象进行理论解释,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OLG)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预期寿命提高时,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在生命周期中获得更高的工资率回报,劳动者在少年期倾向于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积累、有效工资率上升和利率下降引起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在老年期增加对闲暇的需求,有能力和意愿提早退休,减少终生劳动供给时间;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放松生育控制政策也会使劳动者享受更多闲暇时间的意愿增强,选择提前退休。本文还考察了个体退休行为的异质性,发现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对穷人而言,富人的退休年龄和终生劳动供给更低。本文的结论有益于厘清劳动者在老年期的退休决策机理,为如何推进退休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家庭倾向于进行教育投资,进而提升了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过去各期农业生产率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变动,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越大;农业生产率的收入增长效应是提高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重要机制;农业生产率提高对于从事农业生产家庭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从事非农生产家庭来说,农业生产率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则不很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兴数字技术正重新定义着包括人力资本积累在内的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但目前还未有文献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经济核心要素数据的人力资本效应。本文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关键要素引入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本的周期性以及数据要素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并讨论了目前文献中所提及的不同来源类型的数据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数据的引入提升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使其出现了从传统的逆周期变动向顺周期变动逐渐转换的趋势。进一步地,相较于来自消费的数据会受到隐私问题的制约,来自生产过程的数据则更能推动人力资本周期性的转变,且后者能够使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演化时,放松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假定,同时采用世代交叠模型,可以得出的具体含义有:基本生活开支增加或流动性约束加强会导致人力资本发展陷阱临界值变大;教育系统效率改进则使发展陷阱临界值下降且稳态均衡值上升;人力资本替代弹性越大越有利于经济走出发展陷阱;产业技术密集度上升会使稳态均衡值上升,但同时会导致发展陷阱临界值变大。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从国际经济的视角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数字人民币流动性服务和资产服务特征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数字人民币发行、跨境使用的国际经济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人民币发行与跨境使用可以稳定由外生技术和政策冲击引起的本国经济波动,同时加强中外经济与金融联系,且主要是通过加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联系来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限制差异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但对外国的数字人民币持有和净出口有较大影响。数字人民币的流动性越强,越能稳定本国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但可能会加剧国际经济波动。以上结论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分环节、分步骤、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并注重对跨境使用限制的动态调整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8.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代谦  别朝霞 《经济研究》2006,41(4):15-27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波动性与财政规则:基于开放条件DSGE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勇  纪尧 《经济研究》2019,54(6):121-135
本文定量测度了中国财政政策波动性,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宏观影响与微观机理,并从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视角考察财政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存在较大波动性;财政政策波动性冲击通过预期渠道导致总产出、消费、投资、出口和劳动雇佣等下滑及价格上涨;封闭条件会低估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金融摩擦会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冲击的影响;在不同的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波动性对总产出、投资和私人消费均产生负效应。不同财政规则下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总产出和私人消费角度看,在基准财政规则下,财政波动性的负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关注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不同,本文为排除“货币幻觉”的影响,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范式出发,设定价格和工资粘性的相关参数,构建符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然后观察实际工资、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脉冲反应的经验特征.根据失业的历史方差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在推动失业波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现象,这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抑制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就业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同时本文提出,在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制定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品和劳动力市场中的实际工资粘性等非完全竞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一个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对金砖国家中巴西、南非、俄罗斯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贝叶斯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巴西和南非央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后货币政策规则对汇率波动没有明显响应;俄罗斯央行则面临稳定通胀还是稳定汇率的权衡,因此俄罗斯央行对汇率波动反应系数较大,但金融危机过后该系数有所下降,通胀反应系数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DNK-DSGE框架下引入了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中介部门,将影子银行视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在高风险领域的延伸,并探究了该中介体系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正向的利率冲击虽然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并降低了低风险企业的杠杆,却引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以及高风险企业的加杠杆行为,负向的利率冲击则恰好相反。影子银行呈现明显的逆周期特征,在对传统间接融资体系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影子银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以及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对影子银行利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业、乡村和农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文章选取1999—2020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93个县域动态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回归方法,研究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与县域人力资本提升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与县域人力资本提升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协同效应。中国县域金融中介和财政支出进入非协同区制,规模和结构失衡状况没有改观,其中结构协同失衡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协同促进县域人力资本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国龙 《技术经济》2021,40(4):77-86
国内部分学者基于土地财政的含义,认为土地财政出现的制度根源之一固然是我国的土地制度.基于此,欲破解我国目前土地财政困境,必先从变革土地制度开始.而土地制度变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土地制度冲击方面,土地制度的冲击通过弱化土地财政影响,进而引起地方经济的波动.试图构建代表性家庭、代表性企业及政府3个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土地制度冲击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土地流转冲击下的经济产出、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政府投资及政府债务等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土地流转对于土地财政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伟  陈斌开 《经济学》2009,(2):969-994
基于1993--2005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对比表明,引入银行贷款渠道和价格粘性的经济周期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好的解释力。脉)中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技术冲击解释了大部分产出、投资以及长期消费的波动;(2)信贷冲击解释了大部分短期消费、贷款以及货币余额的波动,对产出、投资的波动有一定解释力;(3)货币需求冲击影响不显著,仅对通货膨胀、贷款以及货币余额波动有一定的解释力;(4)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大部分波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积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研究着眼于社会保障与储蓄率的关系,而人力资本理论为社会保障的研究拓宽了范围,将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联系起来.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三个方面综述了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数量、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质量、社会保障管理与人力资本.基本结论主要有:无积累的现收现竹制降低生育率和劳动力流动率,但促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在职培训,从而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水平;社会保障的管理重心应从财务收支平衡转向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发挥社会保障从源头规避社会风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丛屹  闫苗苗 《财经科学》2022,(3):112-122
高质量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针对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问题,本文基于2004-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人力资本投资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实现高质量就业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则对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有明显的正向调节效应,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作用关系中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有必要着重加大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阐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出发,介绍了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必须吸收和借鉴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加大教育(包括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等)投入,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