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礼·天官·冢宰》曰:“以九职任万民:一日三农,生九谷;二日园圃,毓草木;三日虞衡,作山泽之材;……。”可见那时已有大田种粮食作物,园圃种其他作物之分。《场人》职文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藏、珍异之物,……”。明确指出场圃是种经济作物的。《管子》谓:“唐园之利,有利十倍。”如非经济作物及特种栽培,则不可能“有利十倍”。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庭院经营或说庭园经营已从大田中分化出来了。《庄子·让王第二十八》载:“孔子问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道者,足以自乐。’”当时一亩只相当于现在的三分,“郭内之田十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口号:“耕三余一”。语出《汉书·食货志》,曰:“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蓄”。那曾是两千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追求的目标。所反映的大致是铁器牛耕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它提示给我们一条研究我国历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途径。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战国秦汉之际,全国逐渐进入普遍使用铁器牛耕的阶段。史籍上保留了颇为丰富的反映那一时期里农业产量的材料,但是材料有断代的问题,数据间或有出入,特别是当时有大、小亩和大、小石等计量制度的差别,今天进行准确的折算有些困难。本文试从另一个角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储藏工作关系着军需民食,也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兴仓储粮,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管理经验.《礼记·王制》篇"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相似文献   

4.
从西周到战国,一般农夫的标准耕地都是一百亩。《孟子·滕文公》云:“周人百亩而彻”。《周礼·大司徒》云:“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郑司农云:“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这是二圃制、三圃制的休耕轮作制,其受田是以百亩不易之田为标准的。《汉书·食货志》也说周代“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这种记载  相似文献   

5.
补白一束     
“■者■之”析疑《吕览·辩土》曰:“■者■之,坚者耕之,泽其靹而后之。”夏纬瑛《“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从梁仲子、孙诒让说。案曰:“‘(?)’即古‘饱’字;‘泽’与‘释’字通;梁、孙二氏之说是对的。‘(?)’字,字书音义全缺,当是由其它形近之字所讹误。此句承上始垆、后靹而言,亦即上句之申论。‘坚者耕之’谓己将干坚之土要先耕了。由此可知,‘(?)’字于此当有后、缓、暂置之义。以形近之字求之,‘(?)’为‘挺’字之误。《仲夏纪》:‘挺重囚,益其食。’高诱注:‘挺,缓也。’正与此  相似文献   

6.
20ee21无篇名篇名为:《诗经·国风·幼·宇冬有中》据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诗经》.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322一23无篇名、文字、年代顺序有误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如祀梓皮革自落崔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于连{。飞睿袄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于山.据前书《春秋左传》275页.287页.32。页.无篇名、有错字《战国策·燕策》:蓟丘之植,植于汉皇.无卷次、有错、漏字《尸子·卷下》:荆有长松文梓,掖朔.豫章,宋无长木.106无篇名,有错字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相似文献   

7.
班固《汉书·艺文志》农家类,首列“《神农》二十篇”。关于《神农》一书的作者,班固自注说:“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唐代颜师古引刘向《别录》说:“疑李悝及商君所说。”人们认为颜说比班说“具体”可信,自此谈及《神农》一书的作者,皆奉颜说。笔者近年通过对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探讨,颇认为颜说值得怀疑。兹述理由如次: 一、《神农》、《神农书》以及《吕氏春秋》论农篇的关系《神农》自《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知书亡佚已久,无法确知其内容。但钩稽古书之征引,虽非完璧,犹可窥斑见豹。清人马国翰所辑《神农书》一卷,即属钩沉之作。由辑本可知,《神农》一书要旨,在于君民并耕与重农。这两种思想从《吕氏春秋》中也可  相似文献   

8.
钟兴永 《中国农史》2001,20(1):51-56
湘米自古声名广被。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与朝臣书》中说:“江表惟闻长沙名,有好米,上风炊之,五里闻香。”(明)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魏文帝集》。两宋时,“巨舰漕米,一载万石”《宋朝事实类苑》卷62《风俗杂志》。,成为长沙三绝之一。明代李釜源撰《地图综要》内卷云:“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湖南、湖北)熟,天下足’,……非他省比。”清康熙三年(1664)始置湖南省。旋湖南便冠以“天下第一出米之区”之雅称。乾隆帝即位不久,于1737年以“湖南熟,天下足”一语,予湘米以至高定位。…  相似文献   

9.
重塑会计诚信强化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公元前五世纪到二世纪的中国,在《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著作中就出现了关于诚信和道德的说法。如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礼记·礼运篇》则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之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诚信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我国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也与诚信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从言,从中。”又解释:“直言曰言”,就是要求真实无隐之意,这表明,古代“会计”一词的本义就有不弄虚作假的道德要求。而现代更有潘序伦先生的立信会计精神:“立信,乃会计之本。”“会计师之职业,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由此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道德文化,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2,21(2):111-112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 ,多次记载了“雨木冰”的自然现象 ,但校点者都将其句读为“雨 ,木冰”。现抄录如下 :《宋书·五行志》卷 3魏文帝黄初六年 ( 2 2 5) :“正月 ,雨 ,木冰。”(该书第三册第 880页 ,简化为三·880。下同。)晋穆帝永和八年 ( 352 ) :“正月乙巳 ,雨 ,木冰。”(三·881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 389) ,“十二月乙巳 ,雨 ,木冰。”(三·881 )《金史·五行志》卷 2 3金宣宗贞元年 ( 1 2 1 3)“十二月乙卯 ,雨 ,木冰。”(二·542 )金宣宗贞二年 ( 1 2 1 4 )“十二月乙卯 ,雨 ,木冰。”(…  相似文献   

11.
误别错文原类序号!页 勘误后的正原文(与原书有出入之处加·注)F赢荡属孤万一-…版本、页号行… 一 … 一 一7一‘。… … …’‘… 一有字,错、存疑 《汉书·食货志第四上》:田中不得有树,用坊五谷。……武帝末年……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每三刚.岁代处,故日代田,古法也。·····一岁之收常过缉田晦一解以上,善者倍之,……以故田多垦辟.……用力少而得谷多.《汉书·卷二十四上》。1 120页、2238~1239页.中华书局.1975年, .田中不得有树”指先秦时期,后面引文指汉代之事.这种引文方法不当。1 37无篇名、错字 《盐铁论·而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说过:“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第1版第1卷第697页)封建社会庞大的国家机器也正是依靠封建赋税来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林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产业部门,其林木果特产品早就列为历代统治者的征课对象。远在西周社会就明文规定“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衡,以山事贡其物。”(《周礼·地官·闾师》)自秦以下,林木税收屡兴屡  相似文献   

13.
《周礼》成书于战国,其中也有战国以前的内容。它内容丰富而言简意赅,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史籍之一。其内容是作者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据,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所以说《周礼》是一部记载战国及其以前,即整个周代典章制度的史籍,故亦称之为《周官》、《周官经》。同时,它也是一部研究我国先秦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其成书历史久远,且又言简意赅,后世虽几经注疏,但仍有不少难以理解之处,尤其是有关科技方面和内容,费解之处更多。本文仅就兽医职文中的“以节之”句,略述管见。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误,尚清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节之”见载于《天官·冢宰》兽医职文。文曰:“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汉代郑玄注“以节之”的“节”,谓“趋聚之节也”,谓“聚本亦作骤”。  相似文献   

14.
《粮食问题研究》2006,(2):51-51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的别称也颇多。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而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所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相似文献   

15.
魏《名臣传》载:“中书监刘放曰:‘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请停苦酒。”《注》说:苦酒,“醋也”。“苦酒”一名,晋代犹存。《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张华条》载:“晋陆士衡赏飨张华,于是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服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五色光起”(出《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16.
西周各地农业开发的先后与农作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各地的土壤、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并不相同(关于这些已另文论及),在它们的影响下,各地主要谋生手段及生活方式也就不会一样,这导致各地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农业开发积极性的不同,表现在农业发展上便有开发先后与作物分布方面的差异。一、农业开发的先后宗周区(大致包括今关中盆地、陕北高原南部、陇东高原、陇中高原) 《国语·周语》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郑语》说“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诗·大雅·生民》、《周颂·思文》、《鲁颂·閟宫》三篇是周后裔称述先祖功业的颂歌,均盛赞弃时的农业成就,可见周人心目中的农业历史是相当久远的。《周颂·天作》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纪念太王治岐的功绩,并要求“子孙保之”,正是重农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菌栽培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古代文献可以看到,食用菌的栽培早已引入园艺栽培的范畴,但古人同时又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的栽培作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庾蔚注:“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说:茯苓“附根而生,无枝叶而实”。同代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说明菌类是一种没有根、茎、叶之分、一年可多次形成子实体的隐花植物。这种分类方法无疑是合乎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新年说福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福”,什么叫福?《韩非子》一书说:“全寿富贵之谓福”。从福字的结构来看,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古时指神祗,也指地神。田,通佃,又通畋,即耕种、打猎。“焚林而田,竭泽而鱼”。通过种田,打猎,祈求神灵赐予黎民苍生有衣穿,有饭吃。《尚书·洪范》把“福”归为五方面,称之“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19.
丁澎原序今得是书,而神明其法,身其境者,林麓翛然,鱼、鸟亲人,会心政复不远。一时瘠者腴,病者安,实者早且多。[丁1] ①“倘然”,自得貌,以释姿容。此言林麓,当用“翳然”。《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梁间想也。’”疑丁序正暗用此典。②“鱼、鸟”,乃泛指观赏动物,不宜分读。③“瘠者膄,当作“瘠者腴”。“腴”即今“瘦”字,义同“瘠”。《集韵》:“腴,臞也。”《诗·桧风·素冠》:“棘人栾栾兮”。郑《笺》:“栾栾然腴瘠也。”“腴。”,音yù,义为腹下肥肉。引申为肥美。  相似文献   

20.
费用问题,为历代计臣议论之重点,对费用的性质及加强赛用管理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对费用分析及管理方法也有所创建。苏辙是宋代著名的计臣,他在《上皇帝书》《宋文鉴》卷五十六)中以去冗为主题,痛呈三冗之事,他讲“……害财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曰冗费”。冗官为冗费的根源之一,故把冗官视为国用中第一大害,他指出:百司之中“尤甚者,莫如三司”。三司为冗官聚积的所在,治理国计而不计,实为害中之害。“三司之吏,世以为多而不可损,何也?国计重而簿书重也。臣以为不然,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以简自处,而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