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江苏新沂市建立了以瓦窑镇为中心的沂东平原万亩土地整理示范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他们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专业的专家教授帮助进行规划,通过规划选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该项目的实...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在分析现有方法不足的基础上,采用突变理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用定量化的方法为规划方案的择优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新疆建设兵团某典型团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模型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比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比较土地整理项目不同的规划方案,为规划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实例验证法。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偏岩镇土地整理项目3个不同规划方案采用带AHP约束锥的DEA方法计算出其效率值分别为:0.95871、0.96881、1,方案3为相对有效方案。研究结论:带AHP约束锥的DEA方法把传统DEA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的客观分析与决策者的主观偏好结合起来,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特尔斐法确定其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用定量化的方法为规划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以重庆市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较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汇总、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显著,但不同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差别较大;中低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大,高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小;土地整理已成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幅度作为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优先选择中低等别耕地或中低等别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整理,保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土地整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公众认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方案公众认可度评价作为规划方案优劣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用来分析规划方案是否较好地综合了各类参与者的意见,并且通过对评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规划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通过构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子方案,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公众认可度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既能评价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整体认可度,亦能评价不同参与者对不同子方案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刘剑  李岩 《中国土地》2001,(12):32-33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土地管理局桃城分局在省国土资源厅、市土地管理局的支持、领导下,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成果管理各个环节,对土地开发整理进行全程管理,探索出一整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程序。规范管理的效果之一是,衡水市桃城区2000年度已经上级验收土地开发项目3300亩,同期建设占用耕地仅215亩,补充耕地数远远超过占用。记者日前对这个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土地开发概况1998年以来,桃城土地分局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个,开发面积9856亩。其中用于完成省厅补充耕地指标的项目两个,面积8…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以下简称整理项目)是指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农村一定的区域内,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为目的,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对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实现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整理项目财务验收是指对整理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时,由财政、国土和农业等部门财务与工程管理相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整理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项目预算书、项目投资预期效益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验收报告的一项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1999年2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设立了20个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示范区项目已全面建成竣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2001年11月24日至12月22日,部组织对19个示范区项目(遵义示范区项目已于2000年12月通过验收)进行了验收,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是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加强耕地保护,探索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明显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对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为此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中,并结合四川省雅安市的3个土地整理工程实际,测算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生态效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减少,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效益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内涵、原则及框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84-91
研究目的:讨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社区相互适应性和社区的接受程度,发现已经实施的项目或将要实施的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进行项目普及、公众参与、引导利益相关者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的过程。引入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公众认可,突出土地整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As a kind of activity to break down the original land ecosystem, land consolidation causes the ecosystem to undergo a process of “stability-unstable-stable”. The Chaohu Lake Basin is a typical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lanting area and ext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scal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By 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ctivities in a specific time period in the basin on the project area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mpacts of large-scale land consolidation on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analyzed. This study mainly monitors crop growth,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respons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caused by land consolidation can be embodied in indicators such as humidity, greenness, heat and dryness. Four indicators of NDVI, WET, LST, and NDBSI were select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ng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reas of Chaohu Lake Basin.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study area exhibits long-term convergence and short-term diverg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indicator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 is 67.94 %.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will seriously interfere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it can be restored within 3–5 years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rea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Land consolidation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solidation area,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re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offer suggestions on strategy-oriented support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ecological risks i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o develop a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risk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land consolidation have recently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there are two opposing viewpoints to assess these impacts and risks in the academia of China. Both viewpoints result from the bias of assessment anticipation. Land consolidation includes four main engineering aspects in China, and ecological succession from start of land consolidation to ecosystem stabilization should pass three phases. Different ecological impacts and risks of land consolidation rise from different phases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s. According to the climax theory of ecology, we developed a framework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anticipation of ecosystem stabilization (ERABAES) for land consolidation. We applied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AHP) method to the data resources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Southern China to allocate weightings to the indices of ecological risk (ER), and to set up an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risk identification. This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encompasses the ecological risks with three factors (water, soil and biology) and 14 indices. The results of the project show: (1) The ER is reduced from 58.02 to 28.8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degree of ecological risk is down from Degree III to Degree IV. (2)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 analysis, the water ER is reduced from 21.53 to 6.16, its contribution to reduce the ecological risk is 53%; the reduced ERs of soil and biology are respectively 12.79 and 1.06, their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isk reduce is lower than water.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基于2010—2016年的景观类型数据和农用地整理数据,分析农用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动态和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单一变量法,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研究结果:(1)2010—2016年间通过农用地整理工程增加的耕地主要在海拔高于300 m的区域;(2)农用地整理工程中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园地和林地,也有部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由于村庄合并或矿区土地复垦等原因被整理为耕地;(3)每一种农用地整理工程类型都是一种风险源,其释放的风险压力主要有景观单一化和景观破碎化两种;(4)2010—2016年建溪流域的生态风险值介于2 386.11~2 394.76,2010年后生态风险指数逐年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对大尺度上关于农用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和农用地整理设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评价多集中关注于经济效益评价,对生态效应的评价较少,更没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该文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结合宏观的景观格局与微观的生态过程,选取了斑块个数、破碎化指数、景观隔离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物质循环速率、干扰频率和土壤质量8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归一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量化,并结合天津市七里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在景观格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斑块个数减少,破碎化指数降低,总体景观隔离度降低,但局部区域由于修建水泥道路导致隔离度增加。在生态过程方面,植被覆盖率提高,但呈现季节性,生物多样性降低,物质循环速率和干扰频率增加,土壤质量有较大提高。总体上,土地整理项目取得了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较好的效益,但在生态系统方面受到较大干扰,带来了负效应。今后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从生态学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值理论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生态角度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能值分析,为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统一的比较标准和客观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的能值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结果:项目区人均能值、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比整理前有所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化肥、农药使用比例高。研究结论:应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为项目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相关领域的登记和获奖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创新能力、研究尺度和内容、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研究结论: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发展促进了土地整治水平的提高,今后,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在项目设计、标准化、研究内容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浅析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是编制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资金的依据,是对项目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预算编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整体质量和项目的实施,因此,讨论土地整理项目中预算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通过论述影响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质量的因素,对预算各环节中,可能影响预算质量的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以便提高预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拓展土地整治遥感监测手段,本文以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土地整治工程地物信息提取基础上,构建形象进度评价模型以综合掌握项目实施进展。研究方法:挣值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从遥感影像提取的工程矢量信息分析评价结果符合项目实际进展。研究结论:在遥感监测信息提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工程形象进度评价模型可用于计算项目整体工程进展,评价项目进度情况,并找出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的工程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