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扩大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选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I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两个指标,探讨开放的经济环境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质量有待改进;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效果优于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兴起激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动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也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归纳发现,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为集中,受东道国因素影响较多并大多有市场推动;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复杂多样,主要受母国因素影响且政府政策推动具有较大作用。这一比较研究也表明,在我国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应先考虑并区分不同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差异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就斐然。如何通过内外资互动,推动中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重大课题之一。通过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利用外资的存在问题,探讨今后利用外资加强自主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互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坚持出口贸易,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OLS),对2001-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互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大;从长期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比短期更显著。并对结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盟已成为我国重要投资目的地,其投资风险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作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东盟整体投资风险较高,老挝、柬埔寨、缅甸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对菲律宾和越南投资要重视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边税收协定中饶让抵免条款对我国涉外投资的影响效应,运用2003~2010年37个国家的宏观面板数据,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模型分别检验了外国予以我国的税收饶让对外国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影响以及我国予以外国的税收饶让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饶让明显刺激了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但并未发现税收饶让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在进行双边税收谈判与协定签订时,既要争取外国对我国的饶让抵免优惠,也要积极给予对外投资战略合作国家以税收饶让,从而充分利用国际税收协定,促进国内战略资本的优化布局,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协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文章考察了2003~2009年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变截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得出,垄断优势论、邓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说、规避贸易摩擦的动机理论能够解释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优势理论并不能够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同时,由于假外资的存在,策略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在我国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利用2004~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区位面板数据,考察了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孔子学院助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通过文化交流互鉴降低了中外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保护作用存在替代效应。同时,本文作者发现,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条件约束,在文化差异较小或制度质量较低的东道国,孔子学院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1992年—2010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俄出口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短期来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是互补关系,与进口贸易是替代关系。同时,分析了变量在长期与短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GMM分析法利用2004—2014年中国对116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从对外投资动机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体上看,双边投资协定没有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双边投资协定对不同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来看,双边投资协定对自然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积极的影响,而对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中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也不是技术创新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在国内外环境机遇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政府的引导政策和有远见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共同促进下,使中国企业真正立足于国际市场,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盟已成为我国重要投资目的地,其投资风险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作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东盟整体投资风险较高,老挝、柬埔寨、缅甸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对菲律宾和越南投资要重视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5.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完善的投融资体制,本文分析了其投融资体系的构成、经济基础、政府对投资的管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做法,最后结合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有很多,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85-2007年的数据,以我国的GDP、外汇储备、汇率和出口为解释变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和出口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显著,而汇率对对外直接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国际直接投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关注.依据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特别是Dunning的"投资发展路径假说"(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Hypothesis ,IDP),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滞后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控股公司盈利增加以及跨国并购交易复苏等因素的推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连续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虽然在投资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从绝对数值上看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本文将结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7~2009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对发达国家在近期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选取了中国1992年—2007年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数据,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量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资金、人才两大要素高度相关;在资金和人才两大要素中,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贡献程度更大些。因此,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并以市场方式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要素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