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因此,加速科技进步,发展科技事业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州是一个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我们即将迈进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一个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振兴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愿望,发展科技成为振兴经济的主要举措。谁也无法否认,谁也不用怀疑,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主角,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值此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无不抓住这一关键时刻,运筹战略,筹划对策,制定以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战略,以增强其自身科技实力,强化科技进步在提高经济竞争中的先导作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金融工作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十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金融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金融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子,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  相似文献   

4.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投入则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然而,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已成为政界、科技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进一步解决好科技投入这一重大问题,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经济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的同步发展,也会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知识必然升值,这一切,对教育事业的龙头——高等教育来说,必将产生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冲击波,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就是说,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时刻,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与科技、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迎接"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已成为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世纪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良好的机遇。一、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仍然需要不断改革社会发展要求教育,特别是高等科技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但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将进入纪元年代的新千年。值此,我们向广大读者对本刊始终不渝的厚爱和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中央召开了十五届五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进行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指导和推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五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动力。惟有科技创新才能生存,惟有科技创新才能发展,惟有科技创新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11月28日至30日,中央召开了本世纪最后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真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2001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这次会议是在我国胜利实现现代经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对我们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起好步,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把我国科技工作在"十五"期间的战略思想概括为五个字"创新、产业化"。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以科技进步为前提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当务之急是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上。"十五"期间,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会更加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在创新和产业化的结合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 只有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才能为整个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可以促进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谁的科技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主导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多年来,《中国科技产业》致力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在新千年里,我们深知肩上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惟有加倍努力,用更加勤勉创新的敬业精神鞭策自己,用高质量的刊物回报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对我国国情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各条战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只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们的经济才能有常盛不衰的发展后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所占地位的中肯评价,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面临的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的是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刻不容缓。对此,我们要有切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一个汹涌澎湃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正在震荡全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及其所引起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在咄咄逼人的科技经济双重竞争压力面前,我们如何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以推动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国际化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任何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影响和推动密不可分。尤其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数次工业革命无不如此。历史上的每次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除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外,都为推动今天的经济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影响和推动具有任何保守都无法抗拒的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必然促进生产活动、贸易流通、金融投资、信息网络以及环保、消费等等经济领域的国际化。经济国际…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耳熟能详的名论断。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工业园区或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新区与发展孵化器都是非常成功的政府行为,高新区与孵化器在过去20年里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经济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