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C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BG、2 h BG、Hb 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改善胰岛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6例患者1: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胃肠反应发生率7.35%,对照组分别为4.41%和5.8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FBG、2hPBG、HbA1c控制明显,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DD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与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及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进行分析,寻求疗效显著且价格经济的用药方案。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B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方案;C组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对三组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及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服药12周成本分别为995.77元、159.38元、699.38元;三组患者控制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为89.4%、86.2%、8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餐后2h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0.9%、73.8%、83.3%,A、C两组较B组有明显优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使用二甲双胍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而联合用药在控制餐后2h血糖的疗效均较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有明显优势,其中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较之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较具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体重指数(BMI)水平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40/48),与对照组的85.4%(4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HbAlc、2hPG、BM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FBG、HbAlc、2hPG、BM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FBG、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4/48),低于对照组的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接近,但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FBG、BMI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用二甲双胍(至少8周,用药剂量应≥1500 mg/d)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仍为7.5%~11.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各49例。两组患者治疗二甲双胍的剂量和用法不变(1500 mg/d),沙格列汀组加用沙格列汀,阿卡波糖组则加用阿卡波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 A1c、空腹血糖浓度和血糖达标率(Hb A1c<7.0%),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Hb A1c和空腹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沙格列汀组患者的Hb A1c和空腹血糖浓度均优于阿卡波糖组(均P<0.05);治疗12周后沙格列汀组患者血糖达标率(Hb A1c<7.0%)优于阿卡波糖组(P<0.05),但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Hb A1c<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沙格列汀组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沙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治疗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但与阿卡波糖比较,沙格列汀发挥疗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降压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给予口服叶酸0.8mg,疗程为12个月。治疗3个月后测量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2个月后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血清Hcy数值明显下降,降HCY的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CIMT呈正相关(r=0.517,P〈0.05)。12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稳定CIM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0.8 mg叶酸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叶酸0.8 mg/d,5 mg叶酸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叶酸5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血Hcy数值、心脏超声检查,计算LVMI。结果各组治疗后Hcy、LVMI均降低达到了正常水平(P<0.05),在叶酸组中降低均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比较发现叶酸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叶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MI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0.05)。结论叶酸能明显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但对左心室重量指数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两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的成本-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2型糖尿病并伴血脂紊乱患者9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将其治疗效果与成本-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并伴有血脂紊乱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并且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交泰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及新交泰饮低(5.94 g/kg)、中(11.88 g/kg)、高(17.82 g/kg)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4周,每周测定空腹血糖(FGB),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葡萄糖耐量(OGTT)及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各项指标。结果 新交泰饮组中剂量组在降低FGB和OGTT水平方面较二甲双胍组弱(P<0.05),但在增加INS分泌和降低TC、TG、LDL-C水平方面较二甲双胍组强(P<0.05)。结论 新交泰饮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调控作用可能与维护糖耐量、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血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各42例,A组患者单用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联合使用两种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A组和B组的81.0%、71.4%;治疗后C组患者血压改善明显优于A组、B组;B组及C组降脂效果均优于A组;C组胰岛素抵抗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明显,对血脂及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临床常见治疗2型糖尿病(T2DM)4种双联降糖方案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内分泌科就诊的14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5例。A、B、C、D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格列齐特、阿格列汀、达格列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定期随访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4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4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D组治疗有效率最优;治疗后,4组患者FPG、2hPBG、HbA1c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治疗糖尿病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45元、5.07元、9.53元、6.04元;治疗方案D与治疗方案A相比,每增加一单位效果只需多花费17.91元。结论 在4种治疗方案中,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服用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患者服用谷维素,服用4周后,两组分别根据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B超测得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尿量明显增多、B超测得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B超测得残余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西沙必利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钴铵联合血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钴铵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CⅢ、脂联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血糖和体重增幅达标率,记录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载脂蛋白CⅢ、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cy与载脂蛋白CⅢ、脂联素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与载脂蛋白CⅢ、脂联素成中等相关(r=0.641、-0.573,P<0.05);对照组Hcy与载脂蛋白CⅢ弱相关(r=0.473,P<0.05),与脂联素无相关性(r=0.064,P>0.05)。两组治疗1周、2周、3周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体重增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周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药物治疗,A组同时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B组同时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 R注射液,C 组同时给予预混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后各时间段血糖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者各时间段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A组与B组、C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辖区100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建档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体育锻炼指导,治疗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患者转为糖尿病3例(4.8%),对照组患者转为糖尿病8例(21.0%)。结论对社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生活、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中老年DPN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红光治疗仪治疗组(A组)、甲钴胺治疗组(B组)、红光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震动感觉阈值(VPT)、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治疗减分率。结果治疗后,C组的FPG、2hPBG、VPT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SOD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B组的FPG、2hPBG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A组(P<0.05);A组的FPG、2hPBG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P<0.05)。治疗后与A、B、D 3组比较,C组TCS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与B组T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CSS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P<0.05)。治疗减分率A组为17.48%,B组为18.64%,C组为31.24%,D组为8.37%,C组治疗减分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运用红光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中老年DPN疗效显著,与单纯红光治疗仪、甲钴胺治疗比较优势明显,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生理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脑梗死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岁的54例患者为老年组,年龄<45岁的54例患者为青年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TC及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而老年脑梗死患者与血脂水平更为密切相关,在治疗及预防过程中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和西格列汀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普通内科就诊的8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