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3例)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单纯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其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参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低氧症状,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体征、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4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及其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7~21d,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pre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治疗COPD,两药协同作用,在化痰平喘的同时又明显改善通气功效,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又减轻患者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分析噻托溴铵改善COPD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8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多索茶碱单用和与细辛脑注射液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咳喘症状,提高肺部通气功能,并缩短病程,效果优于多索茶碱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及有关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适量博利康尼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适量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秒步行距离、呼吸状况、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对患者6秒步行距离、肺功能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同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实际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平喘、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半随机法将符合标准的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23例(60.53%),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临床控制12例(30.00%),总有效率77.50%。两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右室压和平均肺动脉压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氧分压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以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参麦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的6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7%,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有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梗塞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与脑心通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包括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25)给予系统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后动脉血PH、PaO2、PaCO2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后动脉血PH、PaO2上升显著,但PaCO2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黄根片治疗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3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吸氧、止咳祛痰平喘、肺灌洗、预防感染、康复训练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根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生命质量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生命质量评分及血清IL-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及MVV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及生命质量总评分,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黄根片治疗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且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及其引发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分析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吸烟程度、呼吸系统感染、教育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PEF%等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病的因素有多种,为减少该病的发作,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记录三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COPD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而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组比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或噻托溴铵肺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流量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IPPV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