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和创新制造业集聚,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精细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样本期制造业集聚加剧了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抑制了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大体相仿,结构效应却迥异,即制造业集聚显著降低了煤炭消费占比和能源强度,这是其抑制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原因,不过,制造业集聚降低了企业循环用水率,还提高了新鲜水资源消耗占比,这是其加剧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非高技术行业和城市集聚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对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水平地区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为推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许蔚 《现代商业》2013,(17):139-140
本文采用浙江省实际利用FD屿四种污染排放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对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浙江制造业污染排放的总效应是负的,但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和管制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外资政策,促进浙江制造业清洁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何辉 《市场周刊》2007,(2):26-2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也是一个支柱产业,从2004年增加值情况来看,制造业增加值整个国家GDP的32.4%,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一半以上来自制造业。从就业的情况看,根据经济普查的数据,制造业吸收了整个就业人口的39.4%。从制造业的增长情况看,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我国年均GDP增长为9.6%,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2.7%,这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地位和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家GDP的6.7%,十五期间均增长12.1%,制造业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额里面占70%。[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市场周刊》2005,(34):10-10
8月3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05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8月份的PMI指数显示为52.6%,比7月份回升了1.5个百分点。这是PMI指数自2005年四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下滑之后的首次回升,显示制造业经济有回升迹象。8月份新订单、生产、价格指数均上升至三个月高点。受消费品市场需求较快增长的影响,消费品类企业增长势头较好,尤其是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PMI升幅较大。原材料与能源类、中间品、生活消费品与生产用制成品四大类企业PMI分别为51.8%、51.4%、54.7%和49.8%。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关》2012,(10):28-30
贸易竞争指数得分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得分显著下滑,导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进反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8406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同期制造业同 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8.2%。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工贸易污染排放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加工贸易污染排放的专门统计,但由于制造业与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而加工贸易主要在制造业,因此通过对加工贸易出口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从1995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而经济增长与加工贸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政策与污染的协整关系为负而且与各污染排放指标互相影响,在减少污染方面表现出持久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贸易竞争指数得分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得分显著下滑,导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进反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8406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同期制造业同 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8.2%。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07,(6):47-48
今年初,中国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未来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特定的高耗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匡算方法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吕学都:无须排斥高碳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经贸》2009,(9):49-50
我们中国计算的碳排放量中,有20%-30%是为发达国家排放的,准确数字各家算的不一样,最少也算到15%,多的达30%,实际上大约在25%。我们的这些排放,是在为他们生产,这是由于全球的分工不同,所以单单靠堵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2.
吴材 《市场周刊》2005,(46):9-9
2005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教(PMJ)显示,PMI指数与上月持平,为541%,主要指标均保持平稳态势,表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购进价格指数滑入50%以下,为全年最低点,值得关注。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建立得到了香港利丰集团大力支持,该集团并负责英版PMI的编制。  相似文献   

13.
4月10日,国资委与商务部正式批复阿尔斯通并购武汉锅炉51%股权。4月13日,商务部反垄断办公室又在温州市外经贸局举行针对“施耐德并购德力西案”的反垄断调查会。虽然目前还未最终定论,但使人联想起“徐工并购案”、“洛阳轴承并购案”、“沈阳机床股权转让案”等,这些并购的对象都是制造业。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7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机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力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     
《WTO经济导刊》2009,(11):14-14
2.46%环境保护部9月28日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这次考核是由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近日联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一直处于失控状态,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面积逐年扩大。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约占80%。而电力工业又是工业中的排放大户,近几年电力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5%。所以抓住电力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这一主要问题并加大治理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失控的状态。目前世界范围内控制电厂二氧  相似文献   

16.
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灵宝市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182吨和5100吨以内。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到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2766吨,比“十五”末下降1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1564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19.
《农机市场》2009,(5):66-66
据德国《金融时报》21日报道,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20日公布的一项评估称,2008年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报道称,去年全球机械制造业销售额为1.58万亿欧元,整体增长了3%。其中,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销售额增长了惊人的30%,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和能耗都有着较快速的增长。一、能源消费制造业是海南省的主要耗能部门之一,2005年至2012年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能耗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5-40%。“十一五”期间,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能耗年均增速为8.1%;“十二五”前两年年均增长17.9%;2012年与2005年相比,制造业能耗已翻了将近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